第二百二十七章兩萬戰象對十萬鐵騎(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若要支援他這位親王上位,那朝廷是要真真切切的動用各種實力手段,付出了切實的利益。
闍耶立即說道:「臣若是繼位,必定視宋如父,內推王化,外遣供奉。量與國之物力,結天朝之歡欣。」
趙桓毫不在意地說道:「這些蘇利耶都已經做到了。卿若是沒有其他要說的,已經見過朕了,卿就可以退下了。跟著使節返回國內,之後無招不得入京。」
闍耶終於失去一切莊重,立即急迫激動地說道:「臣還有最後的話要講,臣願將湄公河上全部區域交付給聖朝。」
趙桓終於有了一點點的意動,其實吳哥王朝一直算是南洋方向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
後來清緬戰爭,基本上就是在他如今這片統治疆域上打的。
只是在大宋如今強盛的武力下,吳哥王朝顯得微不足道。
但他現在幾乎囊括整個半島,又擁有大量人口,具有非常強的戰略底蘊。
這個地方是非常適合農業發展的,三位神王在位期間,都積極興建大規模的灌溉系統、有利耕作,可謂國泰民安。中原曾經有位叫周達觀的使節,抵達吳哥,且住了很久,最後寫成「真臘風土記」,詳細敘述當時吳哥的面貌。據他形容,吳哥王朝可說是豐衣足食之地,很多過來做貿易的中原人也不願回國,定居該處。
這符合趙桓對他們的認知,只要接受了中原文明,積極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之後,當地的氣候能夠使糧食非常高產,富庶不弱於中原。
而把湄公河沿線都交給大宋,意味著宋軍掌握了他們的關防,他們的部隊必須撤離此地。
而大宋海軍則可以隨時隨地進出吳哥王朝任何地方。
這已經是把國家命脈,性命咽喉都交到了大宋手中。
具體可以參考小日子被米帝拿捏時的情況。
哪怕他如日中天,只要米帝稍微緊攥拳頭,他就得彎腰求饒。
於是趙桓問道:「朕聽說你們吳哥王朝,有戰象二十萬,東到海,西按蒲甘,南抵加羅西?」
戰象二十萬不是趙桓信口胡言,是他們真的這麼號稱的。
李朝被覆滅後,他們吳哥王朝就是南洋半島上獨一無二的強國。
蘇利耶跋摩二世從靖康年間就在位,一直到建業二十一年去世,這麼多年,對外征戰,對宋臣服,還沒有了李朝這個競爭對手,真的是如魚得水。
不論版圖、軍力、國力都達到了一個巔峰。
他們自號有二十萬戰象,就算去掉一半水分,還有十萬戰象,這幾乎是跟十萬鐵騎等同了。
哪怕就跟曹操那八十萬大軍一樣,九成是水分,吳哥王朝都有兩萬戰象。
這個規模已經嚇得周圍小國瑟瑟發抖,完全不敢違抗他們。
要不是韓世忠的海軍就在三齊佛國,大宋的火炮摧枯拉朽的擊敗了三齊佛國主力。
那真的很難想象,吳哥王朝會不會狂妄的想挑戰聖朝權威,用數萬戰象對抗中原的十萬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