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環球航行(第2/2頁)
章節報錯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宋親自派使者護送闍耶歸國。
國家投入了龐大的人力物力到某一個方向,很快就有回報傳來。
臘月,宮城飄雪,銀裝似裹之時。
皇城司都指揮使魏勝確定官家現在對南洋方向非常關注,所以親自帶著喜報進入宮中。
他請求覲見時,趙桓正在跟太學的天文學院和地理學院教授們商議科研專案。
主要就是關於天下的測繪事宜。
大宋的天文學很早之前就提出了日心學說,關學當年在這場辯論裡靠著橫渠先生的遺澤而大獲全勝,提出了太陽就是在宇宙中極速旋轉前進,同時他在前進時,太陽系內的幾顆行星也在繞著她做公轉。
其他學派都找不出比這個更合理的解釋,於是這方面的天文學說成為天下共識。
但這個學說提出來到如今也得有十多年了,國家還一直沒有付出實踐證明。
太學院今年終於提出了科研專案,請求撥款,組織人手,先去把地圓學說給證明了。
也就是請求皇室投資,他們要進行環球航行。
所以當天文學教授跟地理學教授聯袂上表之後,趙桓最近就一直在組織這方面的事情。
講道理,大宋現在進行環球航行的條件也的確是成熟了。
僅是船塢這一點,東方的造船技術就在趙桓之前已經領先了西方五百多年。
因此大宋的造船水平,至少相當於歐洲十七世紀的水平。
而麥哲倫進行全球航行的時間也就是十六世紀。
理論上講,大宋的技術儲備已經超過全球航行所需的技術上百年。
畢竟此前的商船,就能承載上千人,在船上列市交易,餵養牛羊雞鴨,然後在海上飄蕩兩三年,然後抵達目標地域交易。
最關鍵的一點是,這一切都是趙桓下江南之前,朝廷就有的技術。
趙桓在蘇州大舉搞造船業,太學甚至把最擅長的教授,以及中原無數造船典籍和資料都搬了過去,整個大宋從天下募集無數造船方面的能工巧匠。
使得造船技術突飛勐進得發展,在上一次十字軍戰爭中,大宋的風帆戰列艦居然噼波斬浪,安然無恙的從東方一直開到了勿斯里運河。
這航行水平,甚至比鄭和下西洋時還要高超。
帝國的海軍艦隻完全可以在海上航行一年而無需維修。
但這麼極端的條件,帝國應該是不會遇到。
因為包括在東山大陸上,帝國其實都已經有了軍事基地。
東山都督府在新大陸上披荊斬棘,雖然還沒傳回結果,但相信只要他們看到帝國硃紅的國旗,皇室的旗幟,都會第一時間提供補給。
除了東山都護府,大宋在沿海的藩國更是數不勝數。從東瀛而到南洋,從南洋至印地,再從印地至神州西部,西大食海上都有中原的商隊在航行,有中原的港口城市在經營,能夠給他們提供源源不斷地補給。
以這種條件而言,大宋地全球航行還真的比較容易實現,足以證明地球是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