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逆向工程(第1/2頁)
章節報錯
蘇黛不是神,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能幫趙桓解決。
但在漕運這方面,還真就在其能力範疇之內。
她研究的工程也就兩項,分別是火車工程跟東京的自來水工程。
自來水系統委實講不算什麼高科技,畢竟上千年前的古羅馬就有了這種工程。
而東京沒有像古羅馬一樣自行發展出自來水技術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地勢平坦,沒有水塔的落差。
太學院和開封府透過人造假山跟蒸汽機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所以對水紋和蒸汽動力,是蘇黛都有所瞭解的。
趙桓對她說道:“卿還記得當初我們在圖書館見面時,卿跟朕談的諸多設想嗎?其中就包括陸上行帆。”
蘇黛點了點頭,說道:“這是書中其他人的設想,予介紹給官家還有範思忠的。”
這些都是無動力系統的設想,最後是靠著蒸汽動力解決的。
蘇黛眼中一亮,問道:“官家是想設計蒸汽動力的漕船?”
蒸汽動力的漕船,趙桓後世還真在京杭大運河裡見過,是個平鬥船,後面裝著一臺發動機,驅動著螺旋槳,然後像火車一樣拉著一節又一節的浮閥,因為沒有鐵軌,其形狀並不規則,看起來像個蜈蚣似的。
趙桓回道:“蒸汽火車解決之後,下一步的重點自然是蒸汽動力的輪船。”
這個甚至不用蘇黛去推進,輪船上換裝蒸汽機的程序,要比蘇黛甚至比趙桓所預想的都要快很多。
當下很多腳踏式的輪船都有一套自己的動力系統和扭力臂,只不過之前是人力的,現在要換成蒸汽動力。
這方面的改裝流暢度明顯是要超過火車無數的。畢竟船的造型是沒有多少變化,只改變了其中的動力模組,比從無到有設計火車要省力多了。
但趙桓說道:“以蒸汽動力的船隻,江南的造船廠早就在設計了。朕希望你解決的不是這方面,而是如何更省力、更廉價的將貨物運送到東京,從而使漕運獲得更大利潤,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蘇黛想了想,說道:“要使運輸成本降低無非就兩種手段,最簡單的就是增載入貨量,以往運費一百貫可以運送一千貫的貨物,受益十倍。改進工藝使一百貫運費可以運送一萬貫的貨物,受益百倍。”
這個思路很簡單,以往運一石糧要消耗一石糧食,但只要能改進工藝,使運輸量遠遠大於消耗量,那收支比就很客觀了。
只是這個問題有個麻煩。
趙桓問道:“運河上有不少橋樑吧?如果增大船隻載貨量,是否要重新設計橋樑?”
而且船隻吃水變深,運河能否通行又是個問題。
像勿斯里運河,現在就無法透過萬石以上的船隻。
蘇黛點頭,說道:“有些橋樑的確是落伍於時代了,應該重修。漕運要想不被火車所淘汰,增加其船隻載貨量,不斷突破萬石,五萬石,十萬石巨輪是必須要經歷的。”
“恩,有道理。不破不立,朕會跟工部商議這方面的事情,重新修橋。”
“甚至東京城裡面的橋樑也得一併整治一下了。朕看過我朝畫師畫的《清明上河圖》,漕船要經過某些橋樑,必須放倒桅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