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東側的東海之濱,一直到亞洲最西側的裡海之畔,大概三萬六千里的土地,都在大宋的掌控下。

而南北向,帝國向北也一直延伸到了北冰洋,帝國的探險隊正在冰天雪地裡向北極圈裡的白令海峽探索。

最可怕的是,按虞允文的態度,打到裡海,對宋軍而言沒有任何難度,也就是帝國願不願意承受一點代價去刷這個戰績而已。

很顯然,按趙桓給朝廷貫徹的務實傳統,如果只是刷一次戰功,而無法完成統治,這種事是擺不上臺面的。

趙桓便問道:“那卿以為我朝是否應該採用這種出兵方式?”

虞允文說道:“在出兵之前,請容許臣跟官家介紹一下,大唐是如何失守的河中地區。”

“可。”

“大唐在安史之亂之前一直處於在西域的擴張態勢中,尤其與當時剛剛立國的大食,曾經前後交戰七次,其中六勝一負。”

“對中原天朝而言,勝利都不值一提,畢竟勝利是常態,斬首大食人數以萬計的戰事司空見慣。贏得多了,一次次普通戰事,根本不值得宣揚。”

“但唯一失敗的一次,就成為整個蠻夷光耀千古的戰事,必須大書特書。這一戰就是怛羅斯之戰。”

“這讓人誤以為怛羅斯之戰後,中原就失去了對河中地區的掌控。”

“但其實並非如此。畢竟安西都護府只是帝國邊陲軍鎮,損失一兩萬人,以中原的體魄和規模,只要王朝穩固,根本就是九牛一毛的事情。”

“哪個擁有軍隊近百萬的王朝,會因為邊軍損失了一萬多人,就一蹶不振,放棄數萬裡疆土?”

“事實上,怛羅斯之戰後,前唐輕鬆的補齊了安西都護府軍隊的損失。天寶十年秋八月,前唐安西軍隊在高仙芝統帥下於怛羅斯戰敗,轉到天寶十二年冬十月,安西軍隊已經在新任節度使封常清的統帥下將不服王化的西域大國大勃律滅國。”

“由此可見,怛羅斯之戰根本不影響前唐在西域的統治,甚至安西軍隊隔了一年就能在中原補充下,繼續擴張版圖,揮師滅國。”

趙桓點了點頭,覺得虞允文說的很有道理。

只要帝國不亂,邊軍損失一萬多人,那叫什麼損失?百萬大軍隨時可以抽出一部分補充到邊疆去。

三國夷陵之戰,那麼孱弱的蜀國丟失了五萬精銳,都屁事沒有,迅速重整國勢,南征北伐。

要說損失,那孫十萬在合肥城下,十幾萬大軍屢屢被張遼開無雙,也沒耽誤他一次次北伐。

說大唐損失了一萬多軍人,就在西域萎靡了,那簡直把後面大唐的滅國之戰當兒戲呀。

那可是遠出兩萬裡,直接把當地國家徹底覆滅,國王腦袋都砍了下來。

哪個萎靡的政權會有這滅國能力?

看看大食有沒有實力跑到如今大宋面前把高昌、西遼、東遼之類的國家給滅了?

“所以是安史之亂影響了前唐在河中的統治?”

“是,也不是。”虞允文從容說道:“這就涉及到出兵規模這方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