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我朝器械之精進,河間府不僅農田眾多,更是五穀豐登,畝產遠邁漢唐。」

「就在無數盛讚中,臣以為將迎來石米二十錢的人間盛世時,臣赫然發現,百姓依舊窮苦。」

說道這裡,林舜華神情無比凝重:「臣至今記得,當時在田畝中,一農戶夫婦蹲在田壟地頭,相顧發愁。」

「官家可能都猜不到他們在愁什麼。」

「家裡的鍋碎了了,熱飯、炒菜都用這個,但現在不斷往下漏水,做個飯能把

火撲滅數回。他們想換一個,但是錢根本不夠。因為他們孩子的鞋破了,露著大腳趾,讓人笑話。他們得先給孩子買鞋。」

「臣去了他們家中,發現是在鄉里的一個簡陋茅房裡,牆壁是夯土製的,三個孩子在黑乎乎得土炕上打滾。全家就這一張床,而他們大女兒已經十二歲了。」

「當時已經不是避嫌與否得問題了。臣看得出來,如果兒子要成家立業,他們根本準備不出新房。女兒得嫁妝更是無從談起。」

剩下的不用多說了,這個家庭面臨的只有一個結局,賣兒鬻女。

趙桓坐在椅子上,面色肅穆得問道:「為什麼他們會這麼窮?」

林舜華說道:「因為工商。」

「工商?」趙桓驚詫了剎那,怎麼也沒有想到是這個原因。

要知道大宋能有如今的財富,完全是得益於強大無比的工商。

這一點一直是他這個穿越者的驕傲,怎麼反而導致百姓陷入赤貧。

林舜華說道:「大量商人透過工商賺取了天文數字般的財富。這些財富,他們不可能全部用於投資生產,哪怕一成流入土地兼併,對百姓而言也是災難。」

而大宋國策恰好是不抑制兼併的,所以大量農民失去土地,只能靠著給大戶人家種田,換取微薄的薪酬。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大宋不抑制兼併,也不按人頭收稅,所以底層還能勉強餬口。

但林舜華想的那一套宏偉藍圖,讓所有人都財富堪比朱門,那顯然就是天方夜譚了。百姓能不餓死,別掀起起義,就謝天謝地了。

趙桓問道:「但據朕觀察,河間府如今非但沒有餓殍遍野,反而有聲有色,富庶繁華。卿是做了些什麼?」

林舜華說道:「從臣看完這一切,就有所反思,為什麼是城市商人去兼併農村土地?而不是反過來,農戶收購商人的工坊、商鋪?」

「臣特意做了一份調查,結果發現,論產出,農田裡的財富,永遠也比不上商人工坊裡的貨物。」

「甚至商人工坊裡的產出,一天就能抵普通農戶,數戶一年的產出。而越是精巧,越是技藝高超的工坊,這種傾向就越顯著。」

趙桓驚訝的看向這位年輕的知州。

了不得了!這位知州好像要發現一個偉大的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