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穗見過百花洲的繁華嬌媚,人間勝景,卻依舊覺得這皇宮才是美不勝收,有著典型的雍容華貴,威嚴壯麗。

進入皇宮,韓穗終於見到了那位熟悉的面孔。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如今是建業十七年,當初三十多歲的天子,如今已經四十六歲,但依舊溫瀾如玉。

歲月彷彿沒有在他臉上留下多少痕跡,這位天子依舊那麼年輕,那麼精力充沛。

這一點是自然的,為了維持好皇帝的身體狀態,皇室財團可謂傾盡全力,每年耗費的資產數以千萬計,比太上年間全國的財政收入還要高,比上百萬禁軍的軍費還要龐大。

所以趙桓的狀態完全不弱於後世那些四五十歲的女性官員。四五十歲的臉,看起來沒有滄桑,沒有褶皺,跟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一樣。

用三十多歲形容年青人,看起來似乎很違和,但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

在兩漢,全國的平均壽命不到23歲,所以三十歲就能自稱老夫。

天朝初建的時候,人均壽命三十五歲,六十歲去世算是老人,三十多歲人生已過大半。

可是到了新世紀,人均預期壽命是八十歲,院士去世平均壽命在一百歲上下(最近去世的這位化學院士享年103歲)。所以用一百歲為壽命預期,三十多歲的確是印象中六十歲老人的二十歲,算是青年意氣的時候。

哪怕是八十歲的平均壽命,也意味著三十多歲的人生才剛剛告別象牙塔,開始起步。

大宋如今的文官統治實力非常強勁,對每一名百姓的死亡,在戶籍上都有詳細記載。

如今大宋的平均死亡年紀推進到了四十七歲。

這個數字不及後世統計的乾隆時期的巔峰值六十五歲,也不及安史之亂前夕的人均壽命五十六歲。

但後世的這個數字,是取自中原史書上唐朝至清末一千三百多年間的人物資料,其中多達三萬三千五百多人有明確的生卒年份。

也就是這些人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屬於倖存者偏差。

按後世這個數字計算,哪個朝代生活最好?

答案不用多想,是北宋。

大宋的人均壽命趨勢確實擔當得起後世的厚愛。除了北宋和遼國打仗的時間段之外,近兩百年的和平發展,使整個宋朝的人均壽命迅速提高。所以宋朝,尤其是北宋確實是個宜居的朝代,適合穿越!

最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清朝。在康乾盛世之後,人均壽命是平滑但迅速地下降的,證明當時人們生活過得越來越不好。

在這個統計表格歷史的大方向上,生產力不斷提高,物資不斷豐富,所以人均壽命也不斷提高。但清朝中後期明顯的反歷史潮流,也許是因為文字獄、高壓統治,導致人們精神生活壓抑吧。

在這份表格中大宋的人均壽命也是最高的,六十七歲,冠絕歷代封建王朝。

畢竟大宋醫學發達,甚至還有官府強制設立的養老院和救濟坊、藥店,又沒有戰爭。

但六十七歲的這個資料沒有任何意義,倖存者偏差導致名留史書的人年紀一般都相對偏大。

而如今官府統計的這個平均壽命,卻是包括了從公卿王侯到夭折嬰兒所有階層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