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被一個女人拖下水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沒有人可以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
法軍騎士們被法王的這套言論搞得軍心渙散,他們也認真思考著是不是因為自己身上的原罪,才導致自己落入如此慘境?
不然他們一群法國人,為什麼在君士坦丁堡打死打生?
這個問題一旦引起沉思,立即就出現了連鎖反應,無數人怎麼也想不明白他們一群法國人為什麼要堅守君士坦丁堡,他們應該守衛的不是巴黎嗎?
他們死在這片陌生領土上的意義是什麼?
尤其城牆下面,他們的國王都投降了,天天在城牆下勸降。
法國的王后埃莉諾簡直不堪忍受自己丈夫如今丟人現眼的模樣,自行宣佈跟法王路易七世離婚。
她已經尋覓到了下一個目標,希望能帶著自己龐大的家產嫁給金雀花王朝的創始人亨利二世。
金雀花王朝是英格蘭統治者亨利二世建立的王朝,也正是從亨利二世登基,英格蘭本土文化和諾曼征服者文化結合,形成了後世著名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文化。
埃莉諾是亨利二世歷史上最著名的征服品,是他一生碾壓法王的存在。
埃莉諾跟法王路易七世結婚多年沒有生下一個孩子,但嫁給亨利二世後,接連生下了五個兒子,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獅心王理查一世。
當此之時,是英格蘭在歐洲大陸上最巔峰的時刻,他們的領地包括了英格蘭本島,還有法國境內北部沿海的大片諾曼公爵領和阿基坦公爵領。
要直到百年戰爭結束,法國人才收回了歐洲大陸上所有的領土,將英國人趕回了英格蘭本土。
不過說英國人也不太恰當,畢竟是法國的諾曼公爵征服了英格蘭島,確切講是把諾曼人的影響力侷限在了英格蘭島上,並逐漸徹底轉化為盎格魯撒克遜人,建立了古英語。
所以從法王的角度而言,他的投降有可能還真不是壞事。
至少在對抗英格蘭,驅逐盎格魯撒克遜人這方面,大宋天子趙桓天然跟他站在了同一立場。
埃莉諾這個女人的戰略眼光,基本上每次都選擇了最愚蠢的判斷。
不過埃莉諾的床上外交離現在還遠,英格蘭的艦隊還漂流在海上,而眼下的君士坦丁堡困局已經火燒眉毛了。
由於主力在色雷斯平原戰敗,法蘭克人離心離德,整個君士坦丁堡城內都人心惶惶。
大宋秦王的部隊已經遮蔽了色雷斯平原,從西部仰攻了上來。
而東面,赤潮主力大軍也已經完成了合圍,艦隊從金角灣和馬爾馬拉海南北兩面同時對君士坦丁堡展開了攻勢。
連綿的炮彈每日每夜的轟擊著君士坦丁堡的海牆。
拜占庭人從來沒見過如此勐烈的攻勢,帝國的海牆、陸牆都遭受著恐怖的攻擊。
而且晝夜不息,火焰染紅了整片天空。
拜占庭人不能理解,這些赤潮都不需要休息嗎?
他們的艦隊如何做到的,每時每刻都有一艘風帆戰列艦在開炮?
一艘風帆戰列艦上的火炮就上百門,恐怖的火炮傾瀉能力,使海牆早已千瘡百孔,隨時可能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