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努埃爾死死的握緊雙拳,這一刻,他終於回想起自己父親,那位因脾氣溫和而被稱為美男子的年老皇帝。

臨終前他在床上已經無法出聲,濃痰堵死了他的喉嚨,他雙眼含淚握著自己的右手,激動的臉色漲紅,死死的盯著自己頭上的皇冠。

拼勁了全力的老皇帝,只吐出半句遺言:“放棄……ba”

所有人都不清楚,皇帝說的是放棄吧,還是放棄把什麼東西。

此刻面對鋪天蓋地的赤潮,曼努埃爾似乎瞬間就明白了自己父親當時的想法,放棄皇位,把帝號交給東方那位高坐在九重天上的天子。

這位老皇帝從始至終都非常反對跟赤潮開戰。

在他任內,堅決抵制十字軍過境,甚至切斷了十字軍國家的後路奇裡乞亞走廊。

相較於其他更加善戰的皇帝,老皇帝更加註重外交,寧肯向赤潮臣服也不想捲入十字軍和赤潮的戰爭。

曼努埃爾曾經在帝國的關鍵會議上激烈反對父親臣服的想法,作為年輕氣盛的王子,他瞧不起自己的父皇,認為他太過怯懦軟弱。

對十字軍、對赤潮甚至對清教徒都一再退步。

所以曼努埃爾登臨皇位後,一改帝國不參與戰事的風格,積極捲入這場涉及整個世界的大規模戰鬥。他要趁著這次良機,重振羅馬帝國的榮光,將版圖從希臘這片一隅之地,擴大到東方、擴大到非洲,擴大到整個地中海沿岸。

可事實證明,他宏偉的夢想是如此的不可企及。

帝國區區一千萬的人口根本不足以滿足他的雄心與需求。

所以一旦捲入了這場紛爭,夾在東西方兩個巨人之間,受蹂躪最嚴重的就是拜占庭帝國,最慘烈的戰事就發生在帝國境內的東西兩側,最終兵圍君士坦丁堡。

就連一向被劫掠的清教徒都沒有受到拜占庭這麼慘烈的影響。

曼努埃爾在這一刻終於認清了自己父親曾經卓越的眼界。赤潮的強大,遠遠不是拜占庭目前能夠對抗的。

拜占庭人最應該做的就是及時臣服,像大部分清教國家一樣,融入東方的朝貢體系。

明明拜占庭人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遣使向東方的絲國朝貢過了,請求東方的天子派兵幫助拜占庭擊敗突厥人,奪回小亞細亞。

再次臣服並不是什麼難堪的事情。

可因為自己的野心,自己的妄想,把整個帝國都拖進了戰亂當中。

他們十字軍東征,結果拜占庭人在承受代價!

瓦蘭吉衛隊見他們的皇帝一直盯著遠方發呆,焦急的勸道:“陛下,快走吧!再不走,赤潮的騎兵就要切斷我們撤回君士坦丁堡的退路了。”

無數人焦急的轉頭看向後方高地,事實上赤潮的遊牧騎兵已經繞到了後面。

法蘭克的騎兵全軍覆沒,他們失去了最大的掣肘,變得極為大膽激進,將騎兵的機動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拜占庭的鐵甲聖騎兵正在跟他們激烈戰鬥,死死護住道路,不讓他們完成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