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2/2頁)
章節報錯
畢竟大臣罵皇帝兩句,皇帝不放在心上。動皇帝的內庫,是真的會殺人的。
趙桓倒也沒脾氣好到,別人觸犯他的利益,他還無動於衷。
他現在沒生氣,主要是因為他的內庫與太倉收入休慼與共。
每年太倉收入的百分之十會撥給皇室,所以他可以冷靜的剋制,選擇聽完大臣們的意見。
如果取消納貢,國家徵稅暴漲,收入的十分之一比納貢還多,他完全可以取消納貢。
歸根到底一切決策都是為了利益嘛,沒有人會跟白花花的銀子過不去。
如果藩國每年能給趙桓提供十幾億貫的收入,趙桓封他為一字並肩王、大宋****都行。
“沒人說,韓穗你來說!你剛才打斷了別人的發言。”見眾人都不敢出聲,趙桓親自點名。
“說說為什麼諸卿都不喜歡藩國納貢。”
韓穗被趕鴨子上架,沒辦法只能支支吾吾的說道:“大概……大概是因為有很多貢使是假的吧。”
很多貢使是假的?
這跟他們一群商人、船長有什麼關係?
樞密使岳飛在一旁低聲向趙桓解釋道:“據臣整理的海軍上奏,我朝武裝商船在南洋會攻擊所有沒獲得海軍令旗的外邦船隻。”
“如今在海上航行的只有三種船,其一是海軍的戰列艦,其二是大宋的商船,其三就是各國的貢船。”
趙桓瞬間瞭然了,難怪韓穗說的支支吾吾。
他總不能直說,他們在海外乾的都是劫掠商隊,俘虜商船的勾當。
船長們揚帆出海,進攻所有外邦船隻,壟斷海上馬車伕的的位。
這本來是趙桓預想過的政策。
可是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針對大宋這個陽謀一般的政策,各國的商人們很快就投機倒把,在彎彎繞繞裡找到了一個對策。
那就是裝扮成朝貢的貢使。
這樣一來,難受的反倒是大宋的商船了。
沒有誰敢大逆不道的攻擊給天子朝貢的貢船。
當年王玄策為什麼帶兵掃平印的?不就是因為一個膽大妄為的國王打劫了貢使的金銀珠寶?
不論這個貢船是真是假,他們打劫貢船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
意味著他們堂而皇之的把天子權威踩在了腳下。
在帝國海軍的監視下,他們只能放棄這種逆天的想法,不論對方是不是貢船,都極度剋制。
所以船長們都希望能取消納貢,這樣沒有了貢船,大宋的武裝商船就能蜂擁而上,將所有的藩國商船碾碎。
如果說船長們還只是討厭貢船,那商人們簡直就是對此深惡痛絕了。
因為貢船作貿易是不納關稅的,長年以來納貢團隊的貿易都是朝貢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
這些商人藉著納貢的外殼逃稅,而大宋商人要嚴格遵守稅制,自然大宋商人在商業貿易中就落入了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