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當今時代的狗大戶(第1/2頁)
章節報錯
珠利耶國,也就是印地鼎鼎有名的朱羅王朝。是由泰米爾人建立的印地南方最龐大,統治時間最長的王朝。
他存續時間超過一千五百多年。畢竟按印地人不反抗的特性,如果沒有外來入侵,他再存續一千五百年也沒有多大問題。
但由於印地不掌握話語權,導致這個赫赫有名的王朝在後世並不聞名於世。
甚至趙桓這個穿越者,提到珠利耶國都一頭霧水。
唐翊不得不向趙桓介紹道:“因為此前三齊佛國向我朝提供了錯誤的資訊,導致我朝誤以為珠利耶國是小國,此前朝廷在接待朝貢使者的禮節制定詳細等級,珠利耶國是小國,用下禮,緬甸是大國,用上禮。”
“但直至我朝海軍南下,才發現遠非如此。珠利耶國擁有一支軍紀森嚴,訓練有素的軍隊,與其他印度軍隊不同,珠利耶國的軍隊都受過專業的訓練,士氣高昂,還有很強的尚武傳統。”
“他們有三個大軍團,每個大軍團擁有若干個小軍團。即便最普通的軍團,也包含三個旅,編制有一個戰象團,一個騎兵團,兩個步兵團,兩個輔助團。據傳回來的情報,其一個戰象團包括三百至五百頭大象,每個騎兵團包括五百至一千名騎兵。”
“一個大軍團的人數約在三萬人上下,包括一千多頭大象,五千多名騎兵,兩萬多步兵。”
“除了不能直接參與海戰的騎兵與大象,該國的步兵被大量分配給海軍擔任陸戰隊。印地特色的弓箭手,一直是其精銳力量,可以在戰船上提供優質火力。”
“武士階層(剎帝利)出生的重步兵,習慣以高質量的鐵劍為武器,並用盾牌擋住對手攻擊。至於專門被招募入伍的沿海珍珠採集者,也被要求在混戰中下水,破壞敵方的船錨等關鍵設定。”
“他們的造船技術雖然遠遠不及中原,但一艘船也能搭載四百多名士兵。”
趙桓終於認真起來,說道:“這麼說,這個國家的軍隊絕對不會低於十萬?”
唐翊斷言道:“考慮當地的氣候炎熱,土地肥沃,穀物一年三熟,他們能動員更多的部隊。鴻臚寺估計他們最低有十五萬的部隊,最多可能接近二十萬。”
二十萬這個數字,趙桓覺得不太可能。
因為這超過印地的組織能力上限。
永遠不要低估組織裡的作用。
哪怕一個國家有再發達技術,再豐厚的財力,如果不能組織運用,那就相當於神宗朝的大宋,崇禎朝的大明。
所有人都嚴重低估了一個國家,如果能全方面動員他的一切體系,把全工業門類整合到一起的強大威力。
女真人在起兵時,曾經短暫的實現了這種超級動員能力,結果就是摧枯拉朽的掃平了東亞兩個超級大國。
阿塔更是後世的典型,強大的組織能力,不僅能橫掃政府軍,更是能打的米帝軍隊苦不堪言。
不要說米帝打贏了這場戰爭,自始至終,米帝沒能擊垮他的對手,雙方從開戰僵持到了最後。
米帝是狼狽撤出的。但凡對手拉胯一點,他們也不至於倉皇地像條狗。
趙桓是堅定的組織力信服者,有大宋的例子在前,他不太相信珠利耶國能組織動員起二十萬軍隊。
他要是有這個實力,就不至於疆域停留在了印地南端。哪怕是低緯度打高緯度,也能逆推到伽色尼王朝附近。
所以十幾萬的軍隊規模應該是他正常能有的水準,跟人口一樣,大概都是大宋此前在封建時代的十分之一。
這也符合西方的資料,西方相同的人口規模只能組織起五六萬的部隊。他們畢竟文明要比印地落後,更何況氣候也不如印地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