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奇觀建築(第2/2頁)
章節報錯
沒錯,世界最大,不在中原,而在南洋。
這倒不是中原的建築水平不行了,要知道在秦漢,中原向來就是以奇觀建築而享譽世界。
未央宮非壯麗無以重威,成為諸夏永恆的記憶。
尋常人可能對這個壯麗,沒有直觀的印象。
作個對比,如果去過故宮,就會發現前三殿跟後面的宮殿風格完全不在一個畫風。
像是三個巨人國的建築混進了一群低矮茅房裡,因為前三殿是大明修建的。後面的宮殿是大清補修的。
而秦漢建築的規模與這前三殿對比,大概就像前三殿與後面宮殿差距的十倍。
人站在未央宮前殿臺基前(遺址),小的就像一隻螞蟻。
歷史越往前宮殿規模越龐大,似乎與尋常人的認知不同,不自信的人就會以為又是史書在胡說八道了。
這就是不掌握媒體話語權的後果。
如果中原史書不可信,那西方那些完全靠臆想,沒有任何實物左證的歷史,就跟村頭的粗俗故事一樣,毫無可信力。
中西方在對歷史的考究上,完全不是同一個態度。
中方只要沒有實物證明這條歷史,哪怕史書上記載了,也是假的。
而西方,只要你不能證明我說的這個歷史是假的,那他就是真的。
回到規模龐大的建築上來,之所以中原古代建築規模越來越小,最重要原因就是巨木不夠了。
這種巨木可以有多高大?以唐朝明堂(也叫永珍神宮)為例,他的基柱(遺址)直徑9.8米,高達89米。
而整個明堂有多高?在基柱的基礎上還要高出9米,總體98米。
98米!
這是唐朝的技術。
後世要哪一年才有突破一百米的高樓?
而這還不是唐朝最高的建築,他最高的建築叫天堂。
天堂有多高?
史料太誇張了,哪怕每個細節都有清晰到尺寸的記載,後世也不敢復原。
倒是有部電影《狄仁傑·通天帝國》嘗試復原了一下,結果一部好好的歷史題材電影,立即像是《蜀山》一樣的仙俠片了。
而這還只是唐朝,經歷了秦漢兩代大規模的砍伐,巨木已經所剩無幾。
要知道“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這絕不是詩人的誇張,在那個巨木遺留巨多的時代,中原的壯麗奇觀就是壯麗到足以隔離天日。
永遠不要小瞧古人對自然的開採程度。
而隨著中原巨木的消失,後來再建奇觀就要到南洋,到東北去開採巨木,千里迢迢運回中原了。
所以桑香佛舍在南洋動工,規模甚至引起了中原的轟動。
不僅僅是因為其高度,更是因為南洋存在的巨木引起了中原商人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