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個統治者,不喜歡這種臣子。

才幹斐然,動力十足,有能力有熱情,還又忠心耿耿。

趙桓問道:“卿的意見是商人們開拓新大陸的同時。朝廷也派出一名精幹官員,全權負責新大陸上的事宜?”

張浚鄭重地說道:“臣以為漢朝班超開拓西域,隋朝長孫晟分裂突厥,我朝王韶重定隴右,皆在於放權。”

“只要朝廷信任,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四海之中,豈無奇秀?”

“官員亦能在新大陸開拓一片不弱於西域都護府的功業。”

趙桓看著態度堅決的張浚,認真的思考著他的這個提議。

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基本上只要肯放權,肯定會有人稱雄一方。

但這個雄是英雄還是梟雄,這就不好說了。

趙桓之所以不肯派軍隊進去,除了成本考慮,最大的擔憂就是覺得他們會成為一方藩鎮。

現在的問題是,趙桓相信一名官員會像班超,像長孫晟一樣,置身域外幾十年,依舊對故國忠心耿耿,願為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嗎?

趙桓不禁露出笑容,對張浚說道:“卿給朕出了個好大的難題阿。”

思考了許久,趙桓看了一眼岳飛,引用了一句後世于謙的名言,說道:“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朕相信這天地之間,不論前朝後代,還是當世之臣,終是有人能盡忠為國的。”

“朕可以在新大陸設定一處東山都督府,允許其組建幕僚、護衛兩百人進入新大陸。”

都督府也就是沒有軍權的機構,或者後期可以像班超一樣組建一千人的部隊。

這貫徹了趙桓對新大陸的態度,這個地區絕不能再出現一個軍事強國。

但都督府卻可以在當地合縱連橫,確立大宋的統治權,將所有商人的殖民地納入管轄當中,進行收稅、監督。

嚴格來講,有點像袋鼠國。可以發展經濟,但軍事能力相對較弱。

東山都督府,這個名字出自《山海經·東山經》。

東山經篇,記載凡自樕瑤之山以至於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

也就是自北向南一共談了12座山,北達北海,南達長江。全程3600裡。沒拐一個彎,就是筆條直的路線。

如果與新大陸的山脈結合起來看,還是非常符合的。

《山海經》據說是公元前2250年,大禹受帝舜之命編撰的,關於描述“大東海”彼岸的山山水水。

拋去神話色彩來看,中原的史官,司馬家族記載史書的傳統的確跟公元前二十三世紀有一脈相承的傳統。

史書裡的確有一個分類專門記載山川河流,比如《山海經》、《水經注》、《水經》、《洛陽伽藍記校箋》等。

所以趙桓用這個東山都督府的名字給新大陸命名,很多博學多識的學者、官員,立即聯想到了《東山經》。猜測是不是官家有何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