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農學教授給的驚喜(第2/2頁)
章節報錯
針對農學院教授的質疑,趙桓從容的說道:“卿也沒有見過這種穀物的全貌,先彆著急下定論。要知道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夢溪筆談》裡面連龍珠都有記載,更何況一種穀物,萬一是祥瑞呢?”
這位農學教授是個頑固的老人,立即說道:“官家,是您親口說的,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至如嘉禾神芝,奇禽異獸,蓋王化之虛美也。所以光武形於詔令,《春秋》不書祥瑞。”
“我皇考臨御萬方,勤求治理,惟務實心實政,太學院內從來不言祥瑞。”
周圍的太學院學者們都倒吸一口涼氣,忍不住閉上眼,這個老頭子的頑固勁兒又上來了,就這樣硬頂官家之言!豈不是讓官家下不來臺?
趙桓卻完全沒有生氣,反而欣慰的大笑。
這種以科學務實為準則的學術精神,才是大宋打破封建社會,推動文明進步的基石!
可以說,正是因為國家有這種務實求真,執著研究的學者,大宋才能有璀璨的文明發展。
趙桓對一旁的太學司業陳東說道:“善!這才是我朝真正的學術嵴梁,你要號召整個太學院教授都向他學習,一切都追求科學真理。不迷信傳統,不畏懼權威!”
“太學院獎勵他十萬貫的研究費用。”
“小穎兒,從皇家財團裡也拿出十萬貫獎勵給這位教授,是朕給他的個人獎賞。”
“有才之士,務實學者,是我朝真正的國寶與嵴梁,值得所有人尊重,理應享受我朝繁華的文明成果。”
老頭子被誇獎,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梗著脖子,說道:“就算官家重賞,臣也不會更改立場。”
趙桓笑著說道:“朕獎賞的就是你立場堅定,不畏權威。你改了立場,朕反倒要收回獎賞了。朕就跟你從科學的角度,討論一下這種作物究竟能否高產。”
“這作物顆粒飽滿,金黃如玉,朕就稱其為玉米了。孫琳,你來說說,這玉米是什麼模樣。秸稈長達丈許?”
孫琳立即斬釘截鐵的說道:“官家,臣絕非為了名利而誇大其詞,這種玉米其種在地裡,鬱郁如林,秸稈長達丈許,比直如槍,若遠見之,彷彿長槍如林,其葉繁茂,又彷彿旌旗密佈。”
趙桓擺了擺手,止住他的胡亂比喻,對一眾農學教授問道:“秸稈長達丈許,這是很容易見到的成果。只要農學院把這種作物種下去,明年一眼可見。”
“孫琳若是妄言,絕不至於在這方面弄虛作假,實在是太容易揭穿。欺君罔上,這可是死罪。”
一眾農學教授、學子甚至其他學院的學者也得紛紛點頭,這是很容易弄清的邏輯。
畝產量多少還有可能造假,可這秸稈就擺在所有人面前,一種便知。再蠢的人也不至於在這方面誇大其詞,那簡直是在找死。
農學教授點了點頭,問道:“假設如此,又當如何?”
趙桓笑著說道:“這一點非常關鍵,以此為基礎,卿等覺得這玉米是穀物還是水果?”
農學院所有人都精神一振,認真的思考起這個問題。
如果按秸稈長達丈許,那已經趕上蘋果樹了。而眾所周知,蘋果一年的產量可以高達數千斤,許多水果類一畝產量都上千斤。
如果把玉米定義成水果,畝產千斤立即就顯得平平無奇了,甚至屬於低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