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一石合九十二點五宋斤。

十石也就是九百多斤。

趙桓認為這個數字他是說低了,正常一畝地的玉米怎麼也有一千六七百斤。

就算沒有化肥,這個數字也不應該腰斬。

可是其他學子士大夫已經一片譁然。

有農學院的教授出言呵斥道:“荒唐!荒唐!何其荒唐?官家,切不可被這種妖言所迷惑。”

“我大宋雖然有畝產高達八石的水稻,但那是占城稻,一年四熟,所以才高達八石。平均下來,一次收穫,一畝也就兩石上下。這與北方資料是相似的。”

“若一次收穫就能有不下十石,豈不是已經超過當下作物五倍?”

“臣研究農業要理已經數十年,各種作物都有所瞭解,以水果而言,畝產十石以上不難。但若說這是穀物種糧,還能達到十石,臣以為古所未有。”

“這定是商人為了尋名利,所誇張之言。”

一旁的腓特烈聽完翻譯給他翻譯的內容,也是震驚不已。

畝產十石以上,也就是畝產上千斤。

簡直匪夷所思,如果真的有這種作物,那大宋豈不是再無果腹之憂?

要知道一名士兵,一個月的主糧也就一石左右。

一畝地就幾乎能供應一名士兵一年的口糧。講道理,沒幾個人一年能吃主食一千多斤,平均下來每天三斤飯,每頓要幹三大碗。

這意味著一萬畝良田就能供應一萬名士兵。

那耕種一萬畝良田需要多少人?

大宋向來是農田緊張,平均每人十畝地,是國家紅線,絕不允許低於這個數字。

即便以這個紅線而算,也只需要一千名百姓就能耕種一萬畝。

如果耕地寬鬆一點,以一夫攜五口而治田百畝,每人二十畝地,也就是五百名百姓,就能耕種萬畝良田。

這個數字對大宋而言,可能沒什麼差別,畢竟大宋要養活大量的人口,他們不會極限軍事動員。

可是對神聖羅馬帝國,或者更直接一點,對施瓦本系選帝侯,這是直接決定命運的神物。

只需要五百名奴隸,照料萬畝良田,就能供應一萬名職業軍人。

這可太夢幻了!

腓特烈的直覺認為這種事肯定是假的,假的,假的!

這怎麼可能?

按照軍事常識,十名甚至二十名農夫供養一個職業軍人才是常態。

怎麼可能五百名奴隸供養一萬名士兵?

可他又如此迫切的希望這一切是真的,這樣神聖羅馬帝國和法蘭克王國這種西方國家,也能動員出七八十萬的部隊。

大宋百萬大軍的壯舉,再也不是神話一樣,不可觸及的遙遠。

這一點,真的是讓腓特烈深深無法接受。

同一個世界,東方人能動員上百萬大軍,而西方卻只能出動幾萬人,哪怕整個十字軍世界聯合起來,第一次東征也才十萬人。

百萬大軍是那麼的遙遠,可望而不可即!

朕即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