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月亮與大地的距離分別是多少?

這是腓特烈從來沒有思考過的問題,他一直以來的觀念都是太陽在天上,永恆不變。

不可直視,不能觸碰,就像神靈,不可觸碰其威嚴。

作為基督信徒,誰會去思考太陽與人類的距離?

就連趙桓這個皇帝都有些吃驚,正常人都在舒適區內,每天有不同的喜怒哀樂,太陽遙不可及,又有誰會思考太陽與自己的距離?更遑論思考,怎麼去測量兩者之間的具體距離。

腓特烈問道:“那你們清楚這個答桉嗎?”

蘇黛很清晰的吐出一串數字:“太陽與地面距離最大值為四百八十兆一千一百三十六萬三千六百丈,最小值為四百六十四兆三千三百零八萬八百丈。”

這一瞬間,別說腓特烈,趙桓都驚呆了。

這麼精準而龐大的數字,太學院是怎麼算出來的!

趙桓可以確定,這個數字絕對是大宋智慧的結晶,是最新的學術成果。

因為別說他,就是再來十個穿越者,只要不是天文專業的,都不知道該怎麼測量日地距離。

就沒哪個普通人會去關注這個。

趙桓震驚不已的問道:“你們是怎麼算出來的?”

蘇黛笑著問道:“官家您確定要聽?”

趙桓不明所以,問道:“恩?有什麼朕不能聽的嗎?”

“那倒沒有,都是很公開的知識,不涉及禁忌。”

趙桓一揮手,說道:“那就講來聽聽。”

蘇黛嘴角含笑,說道:“那臣請天文系教授和數學系教授給官家講講,畢竟這是他們研究的成果。”

隨即兩名男性教授走上前,對趙桓恭敬地行禮,說道:“臣數學太學教授徐嶽(天文教授林啟),拜見官家。”

趙桓笑著對徐嶽說道:“朕聽說過你,乃是我朝國寶級數學大家,太學院號稱,一個你價值能抵五個精銳野戰軍。”

徐嶽恭敬地拱手,說道:“是同僚謬讚,臣愧不敢當。”

“那就請你這位數學大家,跟朕講講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

徐嶽輕鬆地說道:“其實很簡單,天文中有個現象,名為太白凌日。”

太白也就是金星、啟明星,太白金星在大宋的道教傳說體系中,可謂是核心成員之一,論地位僅在三清之下。

此時的太白金星神還是位穿著黃色裙子,戴著雞冠,演奏琵琶的女神。

直到明朝,形象才變化為一位童顏鶴髮的老神仙,經常奉玉皇大帝之命監察人間善惡,被稱為西方巡使。

太白凌日,是民間一直有的傳說,具體的天文現象就是即太陽、金星、地球剛好在一條直線上。

這個趙桓是懂得。

腓特烈雖然不懂,但經過講解,也勉勉強強了解了個大概。

但接下來的話,就直接讓趙桓如同在聽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