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紅鬍子腓特烈大帝(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東瀛島上風雲詭譎,合縱連橫時,建業十一年,金秋,大宋東京也迎來了一隊重要的外交使節。
巍巍壯麗的皇宮中,趙桓寬袍玉帶親自接見了這隊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使節。
神聖羅馬帝國在當下算是西方基督教的最重要一支勢力,這是中世紀繞不過去的一個國家。
但有趣的是,這麼強大的國家卻沒有穩定的皇室,皇帝要靠選帝侯選舉來產生。
人心不齊,自然就免不了有人想要與外國聯盟,獲得助力,從而增強實力,以贏得選舉。
就像當今皇帝那一支選帝侯選擇了與拜占庭帝國結盟。
而其他選帝侯自然也是紛紛尋找域外強國作為盟友。
有人選擇法蘭克,有人選擇丹麥,有人選擇義大利,那自然就有人選擇更遙遠的東方。
而即便是驕傲的教宗,也不得不承認當今的東方,赤潮就是最強大的國家。
雖然這些赤潮軍隊都是不信仰上帝的異教徒,但政治家從來只看利益,只要對自己有利,哪怕對付是魔鬼,他們也敢與之共舞。
赤潮距離神聖羅馬帝國的邊疆很遠,軍事上無法給他們提供什麼幫助,但這個盟友依舊具有無與倫比的戰略意義。
因為在擁有強大軍力的同時,遙遠的赤潮國度在經濟上同樣無與倫比的繁華。
如果能獲得他們的支援,那選帝侯的這一支將會立即成為全神聖羅馬帝國最富庶的家族。
以這富庶的財力,任何一支選帝侯都能拉起足夠多的軍隊,從而以壓倒性的優勢贏得選舉。
畢竟選舉除了要有強大的武力,壓迫對手之外,更需要充足的金錢,去拉攏其他選帝侯,只要利益夠多,就能收買最多的選票。
對這支抵達東京的選帝侯使節團,趙桓也是非常重視,這是給異邦留下王化印象最好的時機。
如果能讓神聖羅馬帝國臣服,摒棄基督教,改行中原體制,那這將是推行王化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里程碑。
或許常人看來這個比較難。
但趙桓稍微研究過羅馬帝國的歷史。
羅馬帝國這個稱呼極其關鍵,因為在帝國形成之前,羅馬是共和國,也是推行的選舉制度。
但是後來發生政變,羅馬完全照搬了東方的君王體制,形成了羅馬帝國。
既然羅馬能抄襲東方制度一次,那自然就有機會抄襲第二次。
神聖羅馬帝國也未嘗不能設定內閣、樞密院、三省六部制。
尤其內閣制度,趙桓覺得在羅馬境內推行起來並不難。
只要讓一支選帝侯長期佔據帝位,然後施行政治改革就能夠達成。
要知道,文明是具有擴散性的。
曾經有西學東漸,自然也可以有王化西傳。
這倒不是趙桓異想天開,在中原周圍的國家,不論東瀛、西夏,南越還是北遼、朝鮮,所有國家都學習了中原的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