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太子,趙桓是一定要更換的。

這一點,其實帝國高層已經心照不宣。

從太子身邊聚集了中原無數儒家腐儒那一刻開始,太子繼承大統的可能性就已經微乎其微了。

如果他繼位,將會使整個國家陷入動盪,無數人利益受損。

此時大宋的國家狀態,已經跟儒家統治的時期有了非常顯著的改變。

舉個例子,百姓的認知和價值觀都已經迥異於封建禮制時的綱常思想。

沒了封建禮教,沒了儒家獨尊,很多人想象不出來那國家的主流思想是什麼?

百花齊放?

其實不是,是有非常清晰明顯的主流價值觀的。

後世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百姓眼中最偉大的人是誰。

在天朝百姓眼中,最偉大的人是牛頓。

不要覺得這是崇洋媚外。

同一份調查,牛頓在西方可不是最偉大的人。

在西方,最偉大的人是耶穌。在清教最偉大的是穆罕默德。

誰敢在米國境內說牛頓比耶穌更偉大,小心各種邪教直接派出精神病槍手。

簡單的對比,就知道中原一旦摒棄封建禮制,儒家禁錮,立即就進入了科學實用主義至上的信仰當中。

在當今的大宋,儒家的獨尊地位被打破後,各個學院都在大力科研,每年投入海量經費。墨家、公輸家、數學家、天文家、農家、工程學家,各個學派蓬勃發展。

誰也沒法忍受儒家上臺,把各種學術研究全部推翻,一律定性為奇Yin巧計。這麼多學者賴以為生的知識被廢棄,想出名只能靠研究《論語》。

而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的統治基礎已經發生了深刻改變,工坊主、大商人和、工人、僱傭、城市市民成為帝國的支柱。

這一切都與儒家重農抑商的政策格格不入,針尖對麥芒。

太子若是上臺,帝國龐大的階層與勢力都要受損。甚至可能掀起內戰。

但哪怕所有人都清楚這一切,可所有人都是在迴避這一切。像是把頭埋進沙子的鴕鳥,能拖一時是一時。

畢竟動搖國本這種事情,如果處置不當,勢必掀起滔天波瀾,使自己遺臭萬年。

張浚已經是位極人臣,作為大宋最位高權重的宰相,本不應該捲入這種漩渦之中。

但他只沉默了很短的時間,就主動將這一重任懶到了自己肩上,鄭重地開口說道:「臣以為太子威儀不恪,不可君天下。請官家以天下為重,效彷仁宗先例,更立國本。」

說罷,他問心無愧地看著趙桓,這提議他不為任何私心,不為媚上謀寵,只為國家社稷而提議。

國家需要一位久受當下文明薰陶,能夠繼續維持國策的新君。

藩國需要一位能匯聚無數儒家學者地藩王。

為您提供大神楊氏良家子的《朕即大宋》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六十章太子威儀不恪,不可君天下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