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都護府開府建衙後第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就是極大促進了帝鈔的流通。

帝鈔本來就是大食境內非常流行的貨幣,這一點不用去推進,各國商人也認可其價值,就像認可黃金。

因為其本身就意味著能換來源源不絕的財富。

整個東方帝國強大的國力以及無與倫比的工商繁華,保證了這種貨幣堪比黃金的穩定價值。

只要一個國家不是閉關鎖國,還參與絲綢之路,還有商人組織商隊或者有商隊經過,那當地百姓就一定認可這種貨幣的價值。

而波斯都護府上臺後,又給這種貨幣賦予了一個新的屬性,那就是官方納稅。

都護府沒有民間那麼脈脈溫情,政策一刀切,所有人要繳納稅賦,都必須用帝鈔。

這使得帝鈔在整個大食境內都更加受重視起來,很多商人都不得不積累一筆帝鈔作為儲備,以免無法交上稅款。

而當地的貝都因人、粟特人、阿拉伯人、波斯人頭腦非常靈活,就已經在銀行中囤積了大量的帝鈔儲備,依靠匯率波動,賺取鉅額利潤。

這一點讓牛皋這個來自中原的豪邁軍人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外匯貨幣儲備也能賺這麼多財富。

但總之,波斯都護府的這一次設立,可謂是深得當地商人之心,這些唯利是圖的商人非常擁護都護府的存在。

所以之後的後勤儲備就非常方便了,波斯都護府向商人批次採購糧食,很快就囤積了大量物資。

與此同時,來自各國的精銳軍團也已經陸續開拔到了巴格達。

這些來自各國的精銳軍團其實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全都是突厥奴隸。

聯軍總共七萬人,但牛皋巡視軍營以後發現,東方的突厥面孔大概要佔八九成。

在閱兵之後,牛皋給中原天子上奏的札子中,直接斷言,清教徒已經腐朽,如同爛掉根的大樹。

整個波斯地區的原著民已經喪失武德,及及可危。將來掌權的必定會是如今這些突厥奴隸。

天朝應該早做準備,扶持拉攏即將崛起的突厥王朝。

甚至他斷言,在帝國將來的朝政中,關於波斯都護府最多的政務糾紛,就是面對各國爭論究竟誰才是突厥正統。

不過他也不是一味的給朝廷壓力,同時他也樂觀的提出了意見。

這個地區並沒有完成整合,很多國家都處於多股勢力雜亂統合的狀態,建議朝廷不吝虛名,誘發其內部的爭論,主動變更各個國家國君的稱號,從而使其內部每隔一段時期就產生一種文化歸屬感,最終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什麼人。

不得不說,親自處置實務,身處異域環境中的官員,見識與判斷是十分精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