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會是皇室財產?”

林鸞頗為自得,說道:“皇室財團已經把卡赫地區的大部分商業區給買下來了。”

“不論是裡面的服裝市場、石榴市場、炸肉廚師街區、三角洲島還是鹹橋,都已經是皇室財團的財產。”

“哦對了,鹹橋是連結這個三角洲地區和巴格達城最關鍵的交通要道。巴格達城的馱水人,商人、大臣、軍官經過都要交過橋費。”

“這急需都護府派人前去守衛監督,畢竟卡赫地區有很多大臣和軍官的封地。我們商人徵收過橋費,這些大臣、軍官常蠻橫不理。”

“想來,若是都護府徵稅,他們是不敢硬闖的。過橋費所得,我們財團願與都護府五五分賬。”

牛皋是一個純粹的軍人,而且他不像岳飛層級他們高,經常參加國家廷議,瞭解大宋朝的獨一無二風格。

他印象中,征服、奪取一個地區,都是依靠武力。

從來沒想過,可以直接買下當地。

所以他震驚不已的問道:“皇室財團帶了多少錢過來,才能買下這麼廣闊的地區?”

林鸞笑著解釋道:“使相誤會了,這規模龐大的商業區不是財團一次性買下的,而是一批一批的陸續買了下令。”

“主要是絲綢之路的商隊從中原過來,帶了大量工業製成品,然後獲取了鉅額貿易順差,獲得了大量大食的金幣、銀幣,帶回去也不方便,便直接在這裡買下了一片區域。”

牛皋倒吸了口冷氣,問道:“這豈不是整個卡赫地區都是中原的地界?”

林鸞總結道:“大概算是諸夏租界?”

一時間牛皋有太多的想法與問題湧上心頭,不知道該從何開口。

怎麼就能直接買下一片土地,買下一片租界?

這是什麼操作啊?

“中原商品在巴格達城很受歡迎?”

林鸞點頭,說道:“在皇室財團到這裡之前,一些貴族房間裡就有形式獨特的中原花瓶。地面用金線地毯鋪滿,還放上蘆葦坐墊。門上掛上布簾遮擋,貯藏室裡放上各種必需的希臘陶罐。”

“這是巴格達城獨特的風情,兼具東西的特產。其中瓷器、絲綢是中原珍貴產物,地毯、毛氈顯然是大食人的特產,而陶器、陶罐則出自西大食海的國家。”

“但隨著中原工業化,對這裡的商業結構、工業結構產生了劇烈衝擊,大量物美、價廉且質量可靠的中原工業製成品傾銷而至。”

“西大食海的陶罐根本沒有競爭力,本地的地毯比之中原簡直是粗製濫造。所以中原的工業製成品充斥著巴格達貴族家的每個交流。”

“幾乎大食貴族的衣食住用行方方面面,都是由中原所製造。”

“工業品的傾銷,不僅給中原帶去了鉅額的貿易順差,同時使得本地的工坊、商鋪失去了競爭力,價格開始下跌,而中原商人則趁機用獲得的貿易順差,直接買下這裡的商業區。”

牛皋感覺自己的三觀大受觸動,之前只在《春秋》中見過齊國的商業戰爭。

沒想到中原如今已經把經濟、工商運用到了如此手段,完全不費一兵一卒就買空了他國的財富,甚至買下了一大片首都核心商業區,成為諸夏自己的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