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諸夏租界(第1/2頁)
章節報錯
要對抗十字軍,對清教世界而言,是一項非常嚴峻且棘手的問題。
如果只靠他們自身,這場戰事註定曠日持久,將席捲所有清教國家,動員大量軍隊,給底層百姓造成沉重負擔。
但如果由宋軍將領抽調各國精銳,組成精幹的聯軍,一擊致勝。
那可以將這場戰事的規模迅速控制下來。
所以都護府衙門必須設立在一處能夠關聯到宗教信仰,聯想到與十字軍聖戰的地方。
牛皋向林鸞問道:“你覺得這巴格達城最適合都護府開府建衙的地方在哪裡?”
林鸞果斷說道:“在城北的宮殿大清(和諧)真寺,這裡是巴格達城最大的清(和諧)真寺,聖城失守後,清教徒會大量前往這裡朝拜。”
“在這座寺廟北面的廣場上,每日都聚集有大量清教徒,朝拜、禱告。”
“同時穆阿拉運河在此入地,靠地下管道運輸。可以說這是巴格達城的命脈,掌握此地,相當於扼住百萬清教徒的咽喉。”
“畢竟在這沙漠之地,水比一切都重要。”
牛皋微微點頭,雖說現在的巴格達城還算順服,但難保有一天他們不會腦袋抽風。而只要都護府隨時有能力掐斷這座城市的水源,那這座城市的清教徒想暴亂前就要顧慮重重。
“那都護府就選址在這裡了。巴格達城的水源就這一處嗎?”
“那倒並不止這一處,還有宮殿西邊的底格里斯河,那裡有巴格達城最大的商業區卡赫商業區。”
“這裡在一個兩河交匯處的三角島上,建造了兩排磨坊,共計100個,利用水輪帶動磨盤,每天養活3萬人。”
“如果說大清真寺方向的穆阿拉運河決定了巴格達城的地下飲用供水,那卡赫地區這裡就決定了巴格達城的糧食來源。”
牛皋眉頭微蹙,得想個藉口把一支軍隊駐紮在這裡。
巴格達城人口足足有一百萬。
穩固得統治這裡,對都護府得意義太大了。
有這一百萬人作支撐,都護府可以擁有充足得後勤和底蘊,去征服四方。
百萬人是什麼概念啊?
三國中的蜀國,人口也就百萬人。那可是在諸葛武侯的帶領下,能夠進攻中原的勢力。
劉邦封為漢王,他在漢中的人口還沒有百萬,最終打下了整個天下。
甚至匈奴、蒙古等遊牧民族,總人口也就百餘萬。
林鸞笑著問道:“使相在想怎麼掌控卡赫地區?”
牛皋點頭,說道:“這裡既是河流水源,又擁有食物產出,更是巴格達的商業城區,可謂關乎到巴格達的衣食住行。掌控這裡,對都護府大有裨益。”
林鸞笑著說道:“那使相大可以光明正大的派兵進駐,保衛皇室財產。”
“什麼?”牛皋大吃一驚:“皇室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