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高階獵頭(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宋就應該有自己的特色,朝廷就應該發揮出國家冠蓋古今,遠超中外的絕世財富,走出一條與前朝歷代不同的盛世之路。
大宋就是有錢,能以財富源源不斷地收割世界各地的學者和人傑。
所以趙桓轉頭問道:“太學司業來了嗎?”
陳東立即從人群裡走出,恭敬拱手,說道:“臣在,恭候官家示下。”
“朕覺得這份人才引進合同非常不錯,可以增加一筆撥款。”
“範圍不僅侷限在數算學家,醫學家、天文學家、畜牧學家、冶金學家、化學家、地理學家、地質學家、地圖測繪學家以及建築學家都可以引進。”
“朕會讓皇家財團也出一份贊助,只要太學引進的學者,皇家財團會額外再贊助一筆財富,作為人才的安家費用。”
如果算上醫學家、建築學家、冶金學家、地質學家等各種人才,每年中原從世界各國引進的學者或許就多達一兩萬人。
這可是學者,一生都在汲取知識,學習人類的文明成果。
可以說這些人,就代表著人類誕生以來,文明的結晶。
而只要這數以萬計的人群中有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在學術的邊界上有所突破,那就實質上推動了大宋文明的進步。
後世的科研環境如何不好說,但趙桓特別欣賞的一點是,每個博士的畢業論文,都要有自己的成果。
如果說人類的文明是一個圓,那博士的科研畢業論文,在設計要求上,必須突破這個圓,當他的畢業論文發出,就實質上使這個圓的一處向外突破了一點點,哪怕微不足道。
但積少成多,一篇篇文章發表,一份份論文形成,代表人類文明的這個圓,每天都在以緩慢但堅定的態勢逐步擴大。
當然了,趙桓也沒有希望每個人都有這麼強的能力。不然論文也不會嚴格查重了。
朝廷希望每個人的研究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前所未有的學術成就。但朝廷依舊寬容,給無數人提供研究的機會。
只要基數足夠大,那就一定會產生科研成果,提升整個文明水平。
隨後趙桓笑著說道:“另外那個評獎,也不必拘泥於戶籍了。無論宗藩,無論夷夏,只要對方肯拿研究成果到東京,都一視同仁,給與其激勵。”
“哪怕他是一名蒙古胡人,只要他向中原獻上高明的設計,完善的理論,也按法度,給予其平等的激勵。”
“天朝上國,就應該有天朝上國的胸襟。”
既然大宋已經站在了文明高地,那拓展文明,就比一點點錢財重要的多。
幾百幾千貫錢,從胡人那裡買來一項先進的科技,一個高超的發明,趙桓覺得非常賺。
就像馬鞍決定了騎兵在冷兵器戰場的統治地位,誰也不知道在將來,大宋會不會只花了一點點錢財,就從胡人那裡引進了一項這種跨時代的技術。
陳東恭敬的點頭,說道:“太學已經注重這方面的事情了,最典型的就是建築學家與建築成果。”
“在中原房屋建築以木製為主,十分容易起火,有嚴重的消防隱患。尤其東京城日益擴大,這龐大綿延的建築群,以木製結構為主,消防壓力極大。”
“所以開封府已經嘗試改變木製結構為磚制、石制結構,從東西方招募了大量建築學家,重新設計房屋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