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帝國的心腹大患(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位風華絕代的佳人進入行宮的同時,御營正式決定開始返回東京。
趙桓在煙雨江南的春光風流宣告暫時告一段落,他的心思再次回到了帝國的文治武功當中。
艦隊還在北歸的途中,趙桓就盯著地圖,確定瞭如今大宋最大的兩個隱患。
其一自然是蒙古,成吉思汗的祖父合不勒汗正在整合蒙古的勢力,依舊盤踞在漠北高原上。
韓世忠統帥的靜塞鐵騎與其交戰不斷,中原精銳騎兵時不時會外出犁庭掃穴,清理城牆外的蒙古部落,帶回大量人頭。
但宋軍顯然缺乏一次後勤充裕的大規模北伐,將蒙古人徹底趕出東亞。
讓他們像匈奴、突厥、契丹一樣開始漫長的西遷之路,從此遠離中原的傳統勢力範圍。
另一個心腹大患,許多人難以猜測到,那就是清教徒。
清教徒的戰鬥力雖然一向比較拉胯,但偶爾也有雄起的時候。
今年(1137年),他們清教徒的聖雄薩拉丁就已經誕生。
在這位雄主的帶領下,清教徒將擊敗十字軍,收復聖城耶路撒冷。
同時建設起開羅、耶路撒冷、大馬士革等一系列的軍事要塞。
他建立的阿尤布王朝,西面抵抗十字軍入侵,東面激戰蒙古,使清教文化深刻影響著整個亞歐非三大洲。
雖然說距離這位聖雄成長起來還需要一段時間,可是大宋也同樣沒有準備好。
大宋的勢力剛剛擴充套件到鹹海附近,只有一小塊疆域的突出部接觸到了裡海,強行獲得了一個裡海的出海口。
而周圍都是清教徒的勢力範圍,清教文化深刻統治著整片區域。
即便大宋新設定的這片行政疆域,也是統治極為不穩固,內部充斥著異教徒、清教徒、異端和胡虜。
任何一個帝國,邊疆如果有這麼多不穩定因素,都註定了叛亂會風起雲湧。
趙桓如果不想人亡政息,不希望自己去世後,大宋在當地的統治土崩瓦解,就必須全力治理這片土地。
首先要改變當地的宗教信仰,然後改變當地的文化習俗,最後形成民族凝聚力。
除了這兩個心腹大患,大宋也還有不少小麻煩,比如西夏,比如交趾。
趙桓十分慶幸,自己還正當壯年,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逐一解決這些問題。
軍事上的對外征服之外,內政方面也有非常多的問題需要去穩固以及等待發展成果。
而內政這方面,變化最明顯的就算東京城,可謂是日新月異,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