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國家欣欣向榮的財政(第2/2頁)
章節報錯
眾位相公皆默默點頭,大觀是太上皇的年號,彼時大宋雖然軍隊戰力孱弱,國家又相對腐敗,但畢竟整體承平垂百年,所以戶籍數量為本朝之最。多達兩千多萬戶。
靖康以來,國家遭逢離亂,先有金人入寇,致使京城附近數百里惡臭可聞。又有群盜四起,亂軍襲擾一方,人數不可避免地會大量下降。雖然不至於十室九空,但死傷近兩百萬戶,也差不多是每十戶人家消亡了一戶。
能有略高於元豐六年的水準,至少新政算是有了強力的戶籍保證。
樞相負責徵兵對戶籍不感興趣,他更關心的是人口,問道:“人口統計情況如何,尤其是適齡兵員。”
楊時翻過手中冊文一頁,詳細介紹道:“樞相這個問題,恐怕要樞密院自行核驗了。由於我朝歷來不注重戶口統計,只統計青壯,所以我朝戶口情況遠不同於歷代前朝。”
“例如秦漢皆是一戶五口,但我朝戶口數最多的一年是天聖元年(1023年),平均每戶人口為二又其半(2.57)。戶口數最少的一年在元豐三年,平均每戶人口竟只有一個半人(1.42)。”
“但在官家要求下,此次三司嚴格統計大宋境內每個百姓人數,因為無需繳納丁賦,百姓隱匿情況並不嚴重。所以在冊人口總共一一億九百七十三萬六千人。”
“每名百姓的出生年月,戶籍所在,皆已如歷代前朝一般,詳細登記在冊。樞密院徵兵,可以對照戶籍逐一清點即可。”
張叔夜微微頷首,有了三司使提供的嚴謹資料,樞密院的徵兵會比以往更加輕鬆容易。
大宋人口萬萬人。所有公卿宰相們都在這一刻有所感觸。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數字,簡直令人心潮澎湃。就是大殿內這些人,掌握著這萬萬人的命運,所有人既有濃濃的豪情驕傲,也有沉甸甸的責任壓力。
要使這萬萬人衣食無憂,安穩的按照朝廷規劃的方向前行,極度考驗著殿內這些公卿們每個人的智慧。
計相楊時繼續說道:“為了給養這一億九百萬人口,我大宋共開闢有良田八億四千萬畝。”
談到這個數字,殿內的眾位公卿宰執們不禁覺得後背發寒,似乎整座大殿的溫度都下降了幾度。
八億四千萬畝,比年前統計到的數字多出了一億一千萬畝。
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多出這麼龐大的數字,這都是肅清了無數士大夫家族才清理出來的財富啊。
而且三個月的時間,肅清根本無法推展到全國。這意味著這個數字還會迅速攀升。
到年底必然突破兩億,甚至有可能突破三億。
眾人既感慨於這次肅清的殘酷,又痛心於士大夫們的貪慾無度,簡直哀其不幸,恨其不爭。
他們僅是隱匿的田藉就多達三億畝,擁有的田藉得高達多少?五億?七億?甚至九億?
除了低頭看著手中冊文,默不吭聲的相楊時,沒有任何大臣能想象的出來。
但無論是哪個數字,都足夠區區幾十萬士大夫們錦衣玉食,醉生夢死。但他們還是貪慾無度,奢姿無厭,非要隱匿田藉,與朝廷為敵,令普通小民不堪重負,拉著整個國家走向深淵,那也就不能怪官家舉起屠刀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