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相楊時繼續說下去之前,趙桓打斷了一下,問了一個公卿大臣們不太感興趣的話題。

“三司使是否統計過各地畝產量大概在多少?這八億四千萬畝良田,總共能生產多少石糧食?”

這個資料,對朝廷財政,對軍隊戰力並沒有多少影響。

但卻是最真真切切影響整個國家生產力的一個資料。

不管上層建築如何,農業生產力才決定了社會的發展程度。

只有農業生產力高度發達,才能有充足的人口從田地裡解放出來,發展工業。

大宋的城市經濟無疑是十分發達的,尤其東京,親自走在這個城市裡,你幾乎無法感受這是一個傳統印象中的古典城市。

穿越者能想到的,想不到的發明,幾乎都能在這座城市裡找到。比如煉焦、洗煤,繅車、水轉大紡車,水晶透鏡、拉桿活塞式風箱,培育水稻、肥料積制,甚至連商標、廣告這種東西都有,而且是遍佈整個東京城大街小巷,茶坊青樓。

就城市商品經濟角度而言,東京已經具備了完善且優良的執行模式。

但之所以卡在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一切的背後並沒有強大的工業生產。

這繁華的一切,並沒有一個堅實而又強大的後盾,或者說沒有供應這繁華的肥沃土壤。

只是一國養一城的,不惜代價從各地運來的奢侈品,維持著這曇花一現似地繁榮。以滿足京城士大夫們奢欲無厭的腐敗。

不論是眼前這座東京城,還是整個大宋,如果想打破當前桎梏,突破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文明程度。都必須發展出強大的工業。

上天給趙桓穿越來一遭,他自然不甘於只打打殺殺。

不然他都用不著改革,用不著苦心積慮的跟士大夫們咬牙博弈,只要躺在內宮跟曹叡一樣花天酒地,把軍隊交給岳飛,早晚也能打贏金國。

但既然來到這個時代,總要有點宏偉追求,給這個時代注入不同的氣象。

他又不會發明創造,又不會著書創作,能做得就只有把國家文明水準推向更高層,徹底拉開與周圍國家的差距。讓後人閉著眼也能吊打周圍所有國家。

便比如漠北。

似乎有中原王朝以來,北方胡虜都是中原王朝的心頭大患。

一代代中原英傑都想著要怎樣抵禦胡虜的入侵,彷彿這是一個無法根治的死節。

如果穿越到秦漢,趙桓還真不好說,必須要小心翼翼,培養國家精神,貫徹國家武德,建設精銳大軍,然後還要配合以外交、羈縻,才有可能解決。(一如大孟神武皇帝張瑞)。

這是由農業文明和遊牧文明兩者的屬性決定的。只要農業文明無法跨越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將勢力扎穩在北方草原,那農業文明與遊牧文明的衝突就是個無法根治的死節。

但穿越到大宋,這一切就完全沒有那麼複雜了。一切的問題,都能夠一個方法輕鬆破解。

那就是把文明往前推動一步。

遊牧文明是農業文明的死敵?

戎狄熾強,為患北疆?

那來跟工業文明試試?

當遊牧鐵騎南下,遇到一個強大的工業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