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的憤怒,還是源自士大夫們對國家的吸血和腐蝕。

方田均稅,計畝徵銀的改革到十二月,已經推行了大半年。年底正是驗收成果,徵收賦稅的時間。

趙桓此前一直以為,按朝廷的規劃推行下去,變法將會十分順利, 大宋自此民富國強。

可是趙桓還是低估了士大夫們的無恥,官僚的腐敗和變法的阻力!

他作為大宋皇帝,在視線之內,自然是口含天憲,言出法隨。

朝廷公卿、宰執重臣們,都必須按照他的意志前進。

政策制定起來,完美符合他的想法, 十分順利。

他權威熾烈,宰執們沒人敢反對他的意見。所以新法的改革輕易透過。

因為借鑑了後世各種先進稅賦制度, 新的國家正稅徵收方案十分簡潔明瞭,而且減少了擾民,降低了百姓的稅賦壓力。

可是,這份改革的完美,僅僅是呈現在了趙桓面前。推行到地方就遭遇了重重阻力。

出了趙桓的視線之外,在趙桓無法影響到的地方,那些跋扈習慣了計程車大夫們就完全不在意趙桓的意志。

國家正稅?

我們高貴計程車大夫們什麼時候交過稅!

我們要的就是特權和免稅。

到了年底,各州縣上報一年來丈量的土地面積,直面趙桓的審視,終於暴露了背後的陰暗。

計相楊時與趙桓估計的舉國十億畝土地,連三分之二都沒有!

大宋堪堪保住了此前國家已經統計到的五億多畝良田,沒有不降反升。

全國清丈出來的土地只有七億三千萬畝。

士大夫們還是隱匿了絕大部分的土地,至少三億畝!

這些士大夫們究竟囂張到了何種地步?

江南東路,國家的魚米之鄉,大宋糧倉,在冊田藉居然比廣南東路的土地還少。

經濟重鎮蘇州的土地, 比不過嶺南!

正是廣南東路的田藉資料,徹底把其他各路官員的腐敗給揭露出來了。

嶺南一帶士大夫們勢力並不強盛, 官府能夠把絕大部分土地都一五一十的記錄在冊。

四處勾結、串通資料的江南官員、士大夫忽視,或者說完全沒在意這片蠻荒之地。

沒人想到那片土地能統計出如此多的良田。

結果東窗事發。

把士大夫們最卑劣醜陋的嘴臉完完全全暴露在了天子面前。

這是一場讓整個大宋官員、士大夫們臉上無光的醜聞。

江南一帶,大量官員紛紛上書,請求辭官致仕。屬於引咎辭職,顏面無光。打算這事到此結束,我們灰溜溜的回到老家,享受太平奢華。皇帝老兒,你另外選賢任能吧!

但趙桓全部批示,不準任何人擅離職守,所有官員敢擅離疆域者,以棄土罪論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