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境內,女真族人下至十三歲幼童,上至六十歲白髮老人,悉數被朝廷徵召,武裝成軍,不惜一切地馳援涿州。

各路民兵、招討司、都統府的軍隊全部被動員,合計二十餘萬部隊,號稱五十萬,從四面八方向著幽州集結。

金朝皇帝趁著這次大戰,終於把手伸進了軍中。

他的長子完顏宗磐被任命為都元帥,總領幽州戰事,負責把宋軍趕出燕雲。

完顏宗磐春風得意,快馬輕騎一路從河東戰場趕回了燕雲。

新官上任的他坐擁舉國軍隊統帥權,完全沒有把宋軍區區數萬人放在眼裡。

從未真正統領大軍與宋軍大規模交戰的他,認為大金國之所以有最近幾場失利,完全是因為東西兩路統帥能力不行。

看看都是些什麼貨色?

西路軍統帥粘罕是個牝雞國相,打個仗磨磨蹭蹭,半年沒有一點進展。

東路軍統帥金兀朮倒是進境迅猛,但他個年輕娃娃,毛毛躁躁,一點不穩重。忽上忽下,跟戰馬奔波起伏一樣。上一刻還大敗宋軍,飲馬黃河。下一刻就兵敗燕雲,在冰天雪地裡全軍覆沒。

大金國還是需要他完顏宗磐這種年富力強,又沉穩有度的中年統帥。

所以他上任後先彙集了大量金軍,人數接近十萬人,佔據了絕對數量優勢後,就果斷派軍隊南下,進攻駐守在易州、歸義城一線的宋軍。

這裡把守著燕雲一帶的門戶,背靠著大宋河北,是宋軍勢必要堅守的戰略重鎮,能為宋軍將來北伐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前進基地。

宋軍再也無需從平原往山上仰攻。只要守住這片山口,金軍也無法派大規模騎兵居高臨下的肆意出入河北平原,威脅宋軍後勤補給。

雙方在這燕雲大地的最南方展開了激烈的戰事。

果然,戰事走向完全符合完顏宗磐對自己的認知,他的表現十分穩定。

各條戰線,全方位的潰敗。沒有一點波動起伏。

宋軍西路軍,吳玠、劉錡的部隊在神武右軍大勝後就沿著真定府方向進入了燕雲。

這次增兵使得宋軍人數增加到了六萬人。並不比金軍的九萬餘人少太多。

可是兩軍的戰鬥力差距就太大了!

宋軍是舉國二十萬大軍中最精銳的六萬餘人被派遣到了這裡,而且統帥他們的將領岳飛、張憲、牛皋、楊再興、吳玠、劉錡無不是驍勇善戰,兵法出眾的當世名將。

而金軍倉促集結的十萬大軍,卻都是二線部隊,而且還未梳理整編就投入了戰場。

雙方交戰,完顏宗磐立即被錘的懷疑人生。

好歹金兀朮還能打得宋軍全軍覆沒呢!他成為大金都元帥統領全國大軍,卻屢戰屢敗,他自己都接受不了,氣的半夜鬱結,差點背過氣去。

雙方從十月末一直打到十二月初,終於是誰都打不動了。

金國是屢戰屢敗,軍心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