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的概念是什麼?

縱觀各個王朝的盛世都是建國後從人口短缺走向人口巔峰中間的這段過程。

戰亂後人口減少,土地盈餘,所以每個家庭有大量耕地,能夠獲取大量糧食,家家富足。

從而使國家穩定,並擁有龐大的稅賦。

基本上一個王朝能有多長時間的盛世,就與其立國前的慘烈程度成絕對正比。

比如大漢盛世期最長,那是因為楚漢戰爭殺瘋了,打到後期甚至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所以第一次長期實現大一統王朝後,漢朝人口從一千多萬一路增長到漢末的六千多萬,足足翻了六倍。有漫長的盛世期,可以支撐武帝長期的大規模戰爭。

開元盛世也是類似的情況,隋朝末年號稱七十二路反王,幾乎把國家打光了。直到開元盛世,國家人口才恢復隋朝的情況,人口接近極限緊接著就在盛世暴雷。可是在暴雷前,帝國武功達到了極致,大唐四面開戰,按著所有國家打。有無與倫比的動員能力和軍事遠征能力。

而大宋一直沒有盛世是因為大宋就是篡位得來的帝國,建國人口就三千多萬,所以爆發了封建王朝最多的農民起義。南宋更是一立國人口就六千多萬。

大宋有限的財富都用在抑制、緩解內部矛盾上了。士大夫們要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哪有心情去支撐國家對外擴張?

封建王朝,人口和土地就是最重要的生產物資,這是盛世興衰的最根本因素。

哪個王朝能把人口提升到上限的時間拉長,哪個王朝就更具備昭昭天命。而不是哪個王朝人口多,哪個王朝就更強硬。否則最強硬的應該是明清,可這倆帝國後期都以腐朽而聞名,以動員不了大規模軍隊而留下深刻印象。

趙桓躊躇滿志的思考著,如果說大宋能真正的延命,那肯定是提升人口上限。

只要整個國家能夠養活的人口不斷提升,國家就不需要支出龐大的費用去緩解激烈的矛盾。

如果在這個時候再加上工業化程序,普通人以及整個國家在漫長的時間內都碰不到發展的天花板,那整個帝國就一直處在強盛期內,盛世的時間可以不斷延長。

而只要盛世時間在延長,配以對外擴張,又相應的可以進一步提升整個國家的發展天花板。

在抵達巔峰後,再憑著慣性向前,一步步衰落,最終跌回去。

整個王朝的壽命至少要延長兩倍至三倍。這一幕就像夏商周,為什麼這三個王朝不受封建週期束縛,可以存續八百年左右。

就是因為這三個王朝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將內部矛盾轉移向外,靠擴張平息內部壓力。

趙桓覺得,如果按這種路線發展,大宋至少能將王朝壽命翻倍。從三百二十年翻到六百四十年,甚至後世子孫爭氣點,再努努力,延續八百年也未嘗不可以暢想。

如今是1136年,延續八百年,王朝崩潰也就崩潰了吧,直接進入現代化天朝。

到時候百姓無不懷念我大宋,也挺好的。

趙桓愜意的張開臂膀,伸了個懶腰,說道:“別餵了,別餵了,喂朕這麼多生蠔,小穎兒,你晚上是要侍寢了嗎?”

燕穎捂著嘴偷笑,說道:“今晚是慧兒姐姐侍寢,她有漁獵經驗,所以拾取的海味最多。我這是好心,讓您好好嘉獎嘉獎她。”

你這幸災樂禍的模樣,怎麼也不像是好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