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御駕禁止通行(第1/2頁)
章節報錯
江南水系發達,本來就有茂密的水路網路,以及運河漕運。
經過大宋朝廷大量的財政撥款後,水運網路更加便利,四通八達,溝通每個縣城。
僅交通便利這一點,即便是首都東京也比不過江南水鄉一座普通城市。
御駕從蘇州出發,乘船直接可以抵達秀州的任何縣城,艦隊只用了一天時間便穿越吳縣、吳江、嘉興抵達海鹽縣。
秀州官員都以為官家駕臨秀州,會在治所停留。
誰也沒想到艦隊順流直下,直接去了海邊。
官家艦隊裡沒有數百丈的巨型龍舟,在運河裡高速行進,完全不受任何地方官員擺佈。
所以無數官員,只能提心吊膽的跟在官家艦隊後面,唯恐地方上有什麼不長眼的貨色把骯髒事蹟暴露到了官家眼前。
而趙桓突擊抵達海鹽就是要檢查這裡的鹽場。
在任何王朝,馬政和鹽政都是腐敗的重災區。在大宋尤為如此,因為國家專利的原因,鹽在大宋關乎著無數寺監官員的切身利益。
雖然大宋放開了茶鹽專營,允許百姓販鹽,但國家手裡還掌握有大量鹽場。
而秀州的鹽場就在海鹽縣沿海一字排開,分別是沙要鹽場,蘆瀝鹽場,浦東鹽場,袁部鹽場和青墩鹽場。
趙桓只要從南向北檢查,就能把這五個鹽場全部核查一遍。
在海鹽,趙桓就換乘了馬車,帶著大隊騎兵浩浩蕩蕩向沙要鹽場而去。
兩地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短,騎兵策馬而行,連半個時辰都不用就能抵達,官員們根本來不及通風報信。
趙桓坐在車內,看著外面明亮和煦的風景,對陪駕的左相張浚問道:“左相,鹽販通常梟狠,好亡命而死鬥。西夏党項人便是這其中典型。秀州為我朝鹽場重地,情況如何?”
張浚面色凝重,說道:“官家,在東南,鹽販亦是治安之觴。杭、秀、溫、臺、明五州共領監六、場十有四。”
“然建業之前,茶鹽官營,鹽價苦高,故百姓利食私鹽,而並海民以魚鹽為業,用工省而得利厚。由是不逞無賴盜販者眾。從事私鹽制販人數極多,乃至兩浙歲斷犯鹽者十七萬人,終亦不為衰止。”
一年時間,審判販賣私鹽的人多達十七萬!
這個數字,趙桓聽了眉頭微蹙。
這還只是被官府抓到的,沒有抓到的勢必更多。
這都是大宋最青壯的百姓,從事工業勞動,進行風險商業貿易,甚至武裝殺人,他們跟大航海時代的殖民冒險者們都是一樣的亡命徒與探險家。
究竟是成為替大宋開拓遠方,披荊斬棘的殖民探險者,還是成為糜爛一方,如明朝倭寇一樣的近海海民,全看大宋政策。
張浚繼續說道:“私鹽販賣,之所以屢禁不絕,皆因浙東鹽戶與不法商旅皆因私鹽而獲厚利,瀕海鹽戶,其私易所得,一舟之數,私易百萬。”
“只消一個商隊運上十船,亦或普通百姓一年偷運十船,就可獲錢千萬,攢下萬貫家財。因而民皆貪其厚利。”
家財萬貫,這可是諸夏千古以降,無數人孜孜以求的地位啊。
要知道宰相蘇轍,借錢才給女兒湊齊了九千四百貫的嫁妝,這可是宰相家給女兒極力湊齊的頂級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