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隋書上記載的,隋文帝時期,一群官員在朝廷上閒著沒事瞎聊,說林邑國多奇寶,不如我們把他們滅了吧。然後大隋發兵一萬,在交州道行軍總管劉方的帶領下去把臨邑國給滅了,刻石記功,帶回黃金三十多萬斤。

但隋書是誰編的?

魏徵!

所以李世民總是念叨魏徵沒文化。

你編史書都不會編!簡直缺乏責任心,缺乏使命感,三觀不正,文化欠缺!

這種事怎麼能直接寫出來?簡直是宣傳事故。

你至少寫個:“大臣奏曰,林邑國王貪暴,殘掠其民,民不堪命,上聞之不樂,愀然久之,命伐其國,拯其百姓,王師義武奮揚,弔民伐罪……”

除了這一次事故外,諸夏曆史上一直是弔民伐罪,尊王攘夷,傳播文明,教化蠻夷!

反正諸夏五千年文明,從黃河那一塊地一路打到佔據整個東方,只有大隋沒文化、沒素質的侵略國別人一次。其他時間,五千年的戰爭史,我們都是正義之師!從來沒搞過入侵和戰爭!

即便“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那也是師出有名,你殺了我的人,我才滅你全國的。有理有據,你不能說我是入侵吧?

總之,你認為我正義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認為我是正義的!

當弔民伐罪的口號在廷議上一提出來,大臣們立即就知道樞密院這是打算幹什麼了。

畢竟回鶻高昌把持著絲綢之路,的確是富得流油。

大唐滅高昌收穫了多少財富,眾人是有目共睹的。

大宋派軍過去把財富帶回來,的確是直接增加了大宋財富,給百姓發錢、發糧、髮絲綢也能緩解一下底層百姓的赤貧問題。

右相梅執禮比較穩重,說道:“如今聖朝距離高昌中間還隔著西夏,大舉進攻,是否會後勤不濟?”

趙桓親自開口,說道:“西夏?苟延殘喘而已。黃河東線土地之爭,朝廷態度強硬之後,李乾順立即退縮回去。他哪敢主動招惹王師?”

梅執禮凝重的說道:“可就這般從西夏領土上跨過去,臣擔憂西夏人會以為這是假道伐虢,從而引起兩國交戰。一次同時與兩個大國交戰,總歸是不妥。”

趙桓倒是沒什麼感覺。

超級大國就應該有同時打贏三場區域性戰爭的底氣。

就像萬曆三大徵,三面開戰,動員數十萬軍隊,然後三面全部大獲全勝。

作為王朝末年的軍隊,明軍是真的非常能打。

宋軍如今銳氣方興,怎麼也不能弱於明軍。

而且宋軍也擁有了火器,在趙桓的開掛干預下,無論是火器設計結構還是火藥質量甚至鑄造材料都要優於明軍。在超高的軍費開支,以及強大的信仰理念下,戰鬥力應該絕對要強於明軍。

所以就算是同時跟高昌和西夏兩個國家開戰趙桓也不慌。

手握當今天下最強的戰神,還有跨越時代的軍隊,大不了一路打穿整個涼州、西域。

但岳飛主動開口,說道:“關於戰事方面,樞密院已經安排好了行軍路線。並不經過西夏。”

“不經過西夏?”無數大臣驚訝出聲。

這個答覆實在是挑戰了所有人的固有認知以及地理常識。

回鶻人躲在西夏西北,不經過西夏怎麼進攻高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