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弔民伐罪(第1/2頁)
章節報錯
要讓大宋一億人都過上有大房子、漂亮妹子、富裕輕鬆的生活,在大宋境內可能實現嗎?
答案,顯而易見,不可能。
只要參與生產的還是這一億人,那分配就一定相對不公平。有人錦衣玉食、妻妾成群,就一定有人在負重前行,被視為牛馬、
只要人性還是自私的,那這個問題就不可能靠分配解決。
別說趙桓只是個穿越者,他就是聖人也無能為力。
但如果參與生產的是兩億人呢?
另外一億人供養著大宋的這一億人。
大宋百姓,身上的負擔就會驟然降低一半。每天的九九六,就會變成九五五。一天工作的六個時辰,就可能減到四個時辰甚至三個時辰。
那如果參與生產的是三億人呢?
大宋貨幣在三億人的範圍內流通。
那結果顯然易見,相當於另外兩億人在負重前行。鑄幣權收割的財富將反哺大宋所有人。
哪怕最底層百姓也能受益。一天只工作兩三個時辰,就已經餓不死了。
因為帝國可以輕鬆從另外兩億人那裡獲取大量財富。
中原物價將進一步降低。
大宋本來就購買力十分堅挺的帝鈔,到時候購買力將會進一步強大。
一匹馬從二十貫錢降到兩三貫錢完全不在話下。
一斤羊肉從三十錢降到十錢指日可期。
從春秋開始所有國家就都想稱霸諸國,不是沒有原因的。
獲得霸權,殖民地下面的國家就要給霸主國提供源源不斷地初級資源和原始財富。
所以在大宋強盛後,趙桓目光立即看向了疆域之外。
在趙桓地殷切目光中,岳飛起身,說道:“臣有本奏,回鶻高昌者,塞外胡種,昔虜運方盛,則以野人生活,習為豺狼,是以惡名兇聲,播越遠近”
“其國枯骨盈廷,人為行屍,犬羊殘醜,消淪山谷。”
“又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劫我商隊,傷我子民,更至今未向天子朝貢。”
“是可忍,熟不可忍?臣以為當興雲散雨,慰當地百姓大旱之思,弔民伐罪,積後己之情!”
弔民伐罪!
趙桓不禁一笑,顧名思義,即‘誅其罪,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
更通俗一點講,這就是諸夏地普世價值觀。
該國官府,殘暴不仁,百姓身在水火之中。所以天師遠征,以正義之師,討伐這個背天逆理、惡貫滿盈地政權,以撫慰苦難地百姓。
總結起來就是,你不民主……劃掉,你不正義,所以諸夏王師要討伐你,寬慰百姓。
人權高於主權這一套,諸夏玩了幾千年了。
所以,諸夏有沒有主動進攻過別國?
說一次沒有,那是不準的。在中原五千年曆史上應該只發生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