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解決問題的另一種辦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臣領命。”張叔夜笑容洋溢。
其他大臣見樞密院已然在官家那裡矇混過去,頓時激動憤慨起來。
右相梅執禮親自站了起來,反對道:“官家,如今四方無事,邊境太平,實在不宜維持如此高比例的軍費。”
“臣以為應該將更多財政投資到內政發展方面。加大教育文化、衛生醫療、基礎建設、鼓勵工商、太學科研、撫卹孤寡、賑濟老弱等方面的投入。”
這就顯然涉及到財政劃分之爭了。
文官門的態度很明顯,大宋如今武德昌盛,軍隊無人敢當,戰力已經完全夠用了,完全沒必要投入那麼多軍費再搞軍事換代,進行超前的軍事研發。
但沒等武將門提出反對,趙桓直接就駁斥道:“聖朝武功才剛剛起步,如今文治武功尚未超過前唐。豈能現在就抱有安逸之心?”
“諸卿以為如今的軍事投入是浪費。但朕卻以為這才是真正的為國省財。只有更先進的武器,更強的戰力,才能迅速摧枯拉朽擊敗敵軍,防止陷入漫長艱苦的消耗戰。”
“一次僵持的戰爭,耗費、負擔尤高於十次酣暢淋漓的大勝。”
“既然錢總歸要花,與其浪費在戰事焦灼中,朕更傾向於花費在軍器研發,武器採購上。”
“這也能減少我朝士兵的傷亡,造福於基層將士。”
年輕士兵的傷亡,顯然不在這些頭髮花白的大臣們考慮當中。畢竟他們只負責下令,死的都是卑微計程車卒。
而財政分配,卻跟他們的權柄息息相關。
孰輕孰重,他們分的很清晰!
所以禮部立即跳出來反對,說道:“如今國家內部還有大量困境需要去解決。仍有大量百姓赤貧,食不果腹,需要大量資金去改善。此時窮兵黷武,絕非善政。”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還有大量學校沒有充足的教師,還有大量的學子衣不蔽體。臣以為應當將財政更多用度到內政上。”
面對洶湧的大臣,趙桓鎮定從容。他也是不理解為什麼有些皇帝會怕大臣的唾沫?被群情激憤的官員嚇得不敢吭聲。
這些人除了動嘴,難道還敢欺君犯上嗎?
在一片喧囂中,趙桓一拍桌案,說道:“夠了!不要把你們的目光侷限在國內這一隅之地!為什麼每年都有財政盈餘?還不是因為迅速膨脹的財政撥款除了造成腐敗外,根本花不出去?”
“朕就算把七億軍費分給你們,你們又能怎麼解決百姓赤貧的問題?”
“朕要每戶百姓都有良田百畝,有綾羅綢緞,有妻子良媒!你們誰在國內有辦法解決?”
一群大臣訥訥不敢出聲。
百姓都想住大房子、想錦衣玉食、想有體面的工作、美麗的妻室。
但在中原內卷顯然提供不了這麼充裕的條件。
左相張浚問道:“那投入這麼龐大的軍費就能有解決之法?”
還真有!
趙桓看向岳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