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鼓勵發展(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盛世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透過創造財富來解決一切矛盾。
即後世所有人都聽過的一句話,發展是解決一切矛盾的基礎與關鍵。
大宋如今顯然沒有發展到極致,還有大量的空間可以擴充。
趙桓說道:“田稅在朕看來遠遠未到上限,十一億畝前無古人,但未必後無來者。十八億畝,二十億畝,二十五億畝,只要科技進步,農業發展這一切都能達到。”
“如今天下還是人力牛耕,所以每人平均十畝耕地無法迅速拓展。但卿等作為國家人傑,應該嘗試將新技術用於農耕。如果蒸汽機用於農耕,或許卿等很快就會再開闢大量農田。當百姓平均耕地二十畝,這天下又何患饑饉,何懼天災?”
每名百姓平均二十畝耕地,這個數字就到了絕對意義上的盛世王朝。
因為即便很多戰亂過後的朝廷,給百姓授田、均田也就是二十畝左右了。
百姓一夫攜五口而治田百畝,立即會恢復農耕時代最理想的狀態。
相當於每一戶都是擁有良田百畝的莊園主。大宋平民百姓全部過上如今員外老爺們過的生活。
這就是國家強盛,開疆拓土,科技繁盛,技術進步給百姓帶來的直接受益。
所以在士大夫們震撼、憧憬趙桓描繪的美好畫卷時,趙桓對所有人說道:“為了激勵官員,朕給所有官員都設一項考核。其轄區農業生產增長百分之四以上,考核為最。任期一到,優先擢升。”
“農業生產低於百分之二者,考核為殿。連續兩個任期考核為殿,官降一級!”
這個考核,在趙桓看來完全不難。
只要官員認真的勸課農桑,就能實現及格,不至於殿尾。
而如果這個官員稍微用心一點,他能立即脫穎而出。不論是開拓耕地面積,還是改善農業水平,提升堆肥質量,選取糧種,精耕細作,合理輪耕,指導分配四季作物,任何一項都能迅速提升轄區的農業生產總值。
畢竟農業生產總值實在是沒什麼複雜的內容,就看糧食產量。
“當然這項考核只在中原朝廷易於監察的地方施行。在邊疆、在西部,沒必要統一要求。當地既不容易監察,又容易導致違背自然,破壞山川。”
“具體哪些地方施行,交由政事堂測定,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治理這個龐大國家所必需的。
本來耕地緊張就是中原腹地才有的麻煩,邊疆根本沒必要推行這項法令。強行推進反而可能導致環境破壞,水土流失。
右相梅執禮恭敬應命,回道:“政事堂必總帥所有官吏殫精竭慮,恪盡職守,盡善完成此項法度。”
趙桓點了點頭,相信大宋文官政府的能力。畢竟中原兩千年以來,幾乎把全部科技樹都點在了社會治理方面。
社會的治理水平和行政效率遠超西方。
統計學這方面最令趙桓印象深刻的就是日本的市、縣一級的統計報告,簡直詳細、精湛、清晰到令人震驚。後世整個世界應該都無人能出其右。
但恰恰有趣的是,小日子的國家治理體系表面上是內閣制,實際上就是中原的世家門閥制度,與東晉時期極為類似。
所以趙桓相信文官政府被鞭策起來,哪怕沒有各種先進的工具,他們的統計報表、政務明細也會非常詳細、清明。
十到二十年間,能極大的推動大宋農業發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