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階層跨越的良機(第2/2頁)
章節報錯
靠家裡那寥寥不到十畝的薄田,能夠保證他不餓死就感謝老天保佑了,如果能奮鬥半輩子,再積累下一點財富,娶個妻子,那簡直是謝天謝地了。
這不是罕見的例子,相反在大宋鄉村,這是百姓是最普遍的狀態。
因為大宋一億一千萬人口,農田卻只有十億畝多一點,平均每人分不上十畝地。
更重要的是,這些土地百分之七十在士大夫們手中。
後世總是罵大宋虛假的經濟繁華,在最繁華的江南卻溺嬰成風。
這實在是有些冤枉大宋朝廷。
承平百年,人口爆炸,人均耕地只能直線下降,百姓手裡的田畝就那麼些,只要遭遇一次天災人禍,家裡就必須賣兒鬻女。
這種情況下,朝廷也找不到出路。
但遼東北路給了這些貧民們最快的跨越階層的途徑。
勞動人民最光榮。
只要你辛勤肯幹,不需要在中原內卷。
背上行囊,來到遼東北路,翻身一變成為地主、員外完全沒有任何外在的阻礙。
大宋的稅制,決定了朝廷不會去授田,限制百姓每戶最多一百畝耕地。反而是鼓勵百姓開墾荒田。
來到遼東北路,一個貧民只要肯認認真真開墾,實現家資良田數百畝完全不在話下。
前期苦三年,餘生享受一輩子。
這筆投資實在是划算的很。
有錢有糧,作個地主、員外,還怕找不到嬌妻美妾?
怎麼也比在中原內卷強太多太多了。
中原,除了他那不到十畝的田地,也看不到其他希望了。
趙桓說的:“朕知道我諸夏一向安土重遷。百姓對遼東也一片陌生,不敢貿然前來。”
“朕會讓銀行配合政事堂這次招募百姓。凡是願意遷到遼東北路的百姓,銀行給其貸款三十貫。助其購買耕牛、農具,以開墾荒田。三年免收利息,三年後每年收利百分之四。百姓可以隨時償還。”
每戶三十貫錢,二十萬戶也就六百萬貫錢而已。
不得不說,大宋帝鈔的購買力實在是非常堅挺,超級經花。
一套武裝到牙齒的步人甲也才三十六貫錢,而一匹好馬在廣西的售價也不過是二十貫。
至於耕地用的牛,大觀四年(1110),“一牛之價,不過五七千。”也就是一頭牛的價錢為五到七貫。
趙桓一次性拿出三十貫錢貸給百姓,足夠其置備齊全相當於一個地主之家的生產工具。
朝廷剛剛大破金人,在北方有的是耕牛、騾馬。
這時候他們帶著銀行給的貸款,到北方開荒,可以輕而易舉的實現脫貧致富。
這對百姓、對國家而言都是雙贏的事情。
他們自身實現了階層跨越,成為人生贏家。國家也有了兩千萬畝的耕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