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三元制稅賦(第1/2頁)
章節報錯
遼東北路在行政區劃上的定位就是國家糧倉,萬里沃野,黑土肥沃,還有發達的水系,這裡是最適合的農業產區。
只要能平穩發展,必然能產出源源不斷地糧食,供應整個北方。
為了將這裡完善地保護起來,政事堂特意在他的西方和北方另設了兩個行政單位。
首先是北方,張浚介紹道:“在遼東北路以北,政事堂打算新設黑水都護府,置黑水軍為治所。”
府、州、軍、監都是同一行政單位。
黑水軍這個名字就表明這裡更多傾向於軍事管轄。
張浚說道:“這一帶氣候寒冷,並不事宜於農耕。但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的繁盛資源,著實震驚朝野。臣以為這片土地就算是以漁獵為主,也能供養數十萬百姓。”
“所以政事堂打算將這一帶區分編戶。”
“區分編戶?”趙桓關切地問道:“具體如何施行?”
張浚說道:“按我朝編戶齊民傳統,戶分坊郭戶與鄉村戶兩種,二元制戶籍曾伴隨我朝多年。直至如今城郭之賦中的屋稅、地稅、城市契稅、商稅都還在三司的稅單之中,雖然曾短暫免徵,但從未廢除。”
趙桓點了點頭,對這方面表示讚賞。
大宋徵收房產稅、地稅、商稅無疑是稅收比較合理的體現。
相比於大明財政崩潰,大宋的稅收體系無疑更見先進、完善。
“所以政事堂打算將這種二元制戶籍制度在黑水都護府稍加改變,除城郭戶、鄉村戶外,再增加一種漁獵戶。”
“城郭戶、鄉村戶繳納稅收與中原相似,而漁獵戶則根據其所選獵場,繳納山湖稅。”
“關於山林稅,朝廷不打算分的太細緻。整個黑水都護府境內,大概會設定兩百處大型獵場,一千五百處中型獵場,五千處小型獵場。”
“這六千七百處獵場會詳細標明在地圖上,當地百姓自行過來承包。”
趙桓凝思著張浚所說的提議,他說的這個制度,趙桓還真見過類似的。
那就是後世的漁民包海。
或許很多人以為大海很大,漁民開著漁船,進去隨便撈就行了。
其實不是,近海捕魚其實漁民都在政府那裡承包了一片海域,可以在裡面養殖、捕魚。只有他們可以開著漁船在裡面作業,而且他們也只能在這一片海域裡面打撈生產。
其他人進入,或者他們進去其他海域,都是要被告罰款的。
如果換到當下,就是當地百姓向官府繳納一筆山湖稅,這片範圍內的山林、雪原、湖波都歸其所有了。
不管百姓在裡面捕到多少獵物,打到多少魚,哪怕在裡面撿到老大一塊狗頭金,一年收入十萬貫,官府也不會向他們多收任何一筆財富。
這無疑是能極大提升百姓的生產效率。畢竟每多獲得一分財富,就是多賺了一筆。
這其實是有些類似於米帝的大農場主。
講個冷知識,米帝是沒有農民的。
米帝只有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