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延喜微微一愣,很快反應過來,試探著說道:“官家所言甚是。不如讓我率眾協助耶律大石,為其後盾,一同延續遼國社稷?”

“此言甚善。”趙桓笑著讚許道。

這天下那麼廣闊,大宋不可能全部佔完。

尤其中原以北的平原與荒漠,一定是遊牧民族在上面放牧。

如果不給契丹,那就是留給了蒙古或者突厥。

後世的中亞五國都名叫某某斯坦,顯然就是漢化失敗的結局。

在這塊土地上割一片疆土給契丹,讓他們重建遼國社稷,在當地推行漢家文化,趙桓並不是不能接受。

大宋日不落帝國的建立,並不一定照搬大英的殖民體系。

而是可以套用中原的宗藩體系。想要貿易,想要原材料,哪個番邦敢拒絕中原天子的命令?如果從開啟原材料和貿易市場的角度而言,效果相差不大。

至於駐兵,其實並沒有太大必要。在藩宗體系,中原將領都可以調動當地的軍隊。甚至中原發生戰爭,藩臣還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派兵相助。

只是在邊境上,中原將軍會徵調胡騎。在內地、北方,這個調兵距離太遠,得不償失。

甚至大宋可以命令各藩國施行統一的法律,一致的稅法,相同的政體。

比如當下宋、西夏與西遼三國便用的是相同的政體、一樣的稅率、一致的服侍甚至相同的語言。

隨著西遼版圖在西域的擴大,等於大宋勢力範圍也在擴大,從中原向西域、大食方向一直驅趕突厥文明,擴大漢家文化勢力範圍。

這個還不太明顯,畢竟大宋浪費一些時間也能做到。

但把耶律延喜冊封到蒙古西部的草原上,效果就立竿見影了。等於漢家文化從中原農耕區向北驅趕了一部分蒙古勢力,將諸夏文明擴充到了草原的勢力範圍。

趙桓對著地圖說道:“西遼正在黑漢國境內征戰,你就帶著契丹族人去黑漢國北面吧,碎葉水以西,皆為契丹遊牧之所。”

碎葉水即楚河,夾在鹹海以東錫爾河與天山西北額爾齊斯河之間,西漢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漢王朝驅逐匈奴出天山以西至錫爾河一帶後,築城駐守。因當時軍中將士多為楚人,所以命名為楚城,河流則改稱楚河。

大唐一統中原,在西域建安西四鎮,這裡隨碎葉城更名為碎葉水了。據說一代大文豪李白就出生在這裡。

耶律延喜的封地就在碎葉水的更西邊。

當地都是突厥部落與伊教徒。大宋如今的勢力顯然還輻射不過去。

把耶律延喜丟過去,至少能為王前驅,把漢家文化推廣過去。

耶律延喜並不是孤身過去復國,趙桓在俘虜的金軍俘虜中挑選了一萬多名契丹士兵送給他為部下,又賞賜給五百萬貫錢,允許他在北京打出東遼旗號,招募子民,前往遠方開拓。

凡是契丹一族遺老,願意跟他離去的都可以收拾行囊離開中原了。

大宋可不打算給這些遺老遺少們什麼特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