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以一己之力將金國主力軍團攔在了西線戰場上,宋軍的另外兩路就輕鬆太多,無論是軍隊數量還是兵員素質,宋軍都佔據了絕對上風。四十餘萬大軍將一路攻城略地,開疆拓土。

虞允文指著地圖介紹道:“靜塞軍都指揮使已經收復山後九州,正在沿靈山向長春進軍。韓相公所部並不與御營匯合,而是將作為左翼,拱衛中軍。如今靜塞鐵騎前鋒已沿東北招討司攻至白馬濼,總控三河。”

“韓世忠的靜塞軍實乃朕之腰膽,他們從後面追了上來,朕心安矣。”

韓世忠的靜塞軍之所以速度慢了一成,不是他們作戰不利,恰恰相反,是他們作戰凌厲迅猛的表現。

他們的進兵方向就與趙桓御營不同,親征行營司從北京出發,就直插東北瀋州,走的是一條直線。

而韓世忠的靜塞軍則是先向北攻破了金國的山後九州,然後又向東折轉,護衛在御營左翼。

“靜塞軍的路線經過草原,蒙古諸部有何反應?”

虞允文立即說道:“靜塞軍擁有我朝最強的鐵騎之一,全軍五萬人,騎兵一萬五千名,戰馬六萬餘匹,平均一人四馬,這機動性即便蒙古鐵騎也無法比擬。韓相公言,靜塞鐵騎一路與蒙古鐵騎大小十七戰,皆大獲全勝。蒙古諸部已潰退向北。”

一人四馬,趙桓感慨道:“我朝休養生息的日子還是太短啊。朕記得建朝之時,靜塞軍皆一人五馬,所以戰無不勝。唐河之戰,遼國精兵八萬,被三千靜塞鐵騎一戰而敗,斬首一萬五千級。”

虞允文振奮說道:“官家卻是自謙了。建朝之時,傾舉國之力才有三千精銳無雙的靜塞鐵騎。所以三千人如無雙猛士,可以大敗契丹胡騎八萬。但我朝同樣甲具精良、武德昌盛的靜塞軍足足有一萬五千,還有八千背嵬軍。這是歷代都不敢設想的盛大軍容。”

也有道理,所以開拓隴右,重新掌控優良養馬地,對朝廷的確是意義重大。

趙桓看向地圖,一萬五千舉國精銳的靜塞鐵騎遊弋在戰場附近,宋軍騎兵優勢甚至要強過金國。

有這種精銳在側,宋軍絕不會被金軍打個措手不及,或者截斷糧道。

“靜塞軍之後是蒙古克烈部的忽兒札胡思汗,他帶著三萬蒙古鐵騎請助王師。如今已經抵達東北招討司的秦州。”

“忽兒札胡思汗過來了?”趙桓看向地圖:“你怎麼看他的請助王師?”

虞允文沒有樂觀,嚴肅的說道:“臣以為不能高估蒙古的忠誠。他主動請助王師,反而證明其野心勃勃。他是想借著伐金之路,瞭解草原東部地勢與山川。”

“你覺得他有一統草原諸部的野心?”

“若我朝一舉覆滅金國,整個北方對蒙古的壓力將隨之大減。朝廷至少要花費數年時間才能鞏固統治,蒙古勢必會迎來一波勢力擴張。三名蒙古可汗都勢必會趁機征伐。”

“有道理。所以朕覺得忽兒札胡思汗這一次過來,另一個目的就是劫掠金國,搶奪財富,充實人口。”

實在是沒有比當下更適合蒙古劫掠的時機了。金國作為一個龐大帝國,正在走上窮途末路。王朝末年無數的財富成為可以大肆劫掠的物件。

跟著宋軍前進,等於蒙古鐵騎第一次體驗到了滅國的快感,可以在帝國龐大到身軀上汲取無數養分。

所以不論是否為了統一草原,蒙古鐵騎都要果斷請戰,在這場東方最強大的兩個國家決戰中,分一杯羹。

放下茶杯,趙桓鄭重地問道:“既然蒙古有這麼多目的,卿以為應當如何安排蒙古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