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儒釋道的沒落(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大宋清理不出數千萬頃,但數千萬畝應該是難度不大的。
全部收歸官田,掌控在大宋官府手中的田地相加,估計就要有近億畝。
有這麼多官田,朝廷不論是賑災、還是稅收,都更有底氣。
甚至人口增多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一次授田,緩解人口壓力。
“而且不僅僅在於農田。由寺院所掌控的那些青樓、店鋪、工坊、當鋪、倉庫、藥局、奴婢等等可以直接在三司造冊登記,不論是收歸國有,還是折價售予市民,其名錄都收在了三司,方便將來收稅。”
如果由三司負責這次佛教改造,那佛門在城市及鄉間的各種兼併所得、世俗財產顯然就要全部徵收了,或者成為官營機構,或者低價賣給學子同窗。
佛門勢力要侷限回寺廟內,他們可以在寺內維持淨土,但絕不能再進入世俗。
怕說服不了趙桓,楊時繼續說道:“而且有一點至關重要。佛教崇建寺塔,傾竭珍財,徒為引廢。由三司整治,三司可將廢寺的金、銀、鍮石等像,銷付度支。“
“大量金銀充進太倉,三司將可以按新增金銀儲量,增印帝鈔。”
最後,楊時鄭重地說道:“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楊時已經說到這種程度了,趙桓便決定將對佛教地整頓工作交給楊時,以此來扶持一下正在蓬勃壯大地學生階層。
佛門的土地歸朝廷,佛門的工商產業歸他們,這也有利於工商業的繁盛。土地都在士大夫們手中,他們想要實現富裕,唯一的途徑就是發展得到的這份工商產業。
所以有時候,有鬥爭倒也不是一件壞事。士大夫們的存在也有那麼一點用處,他們鎖死了學子們往土地兼併方向發展的可能。
但這麼多產業,那肯定不是平白無故就分給學生們。
即便要把店鋪從和尚手中歸還給民間,那也是折價出售,當地計程車紳、商人、百姓都可以出價購買。
而這出售店鋪所得,顯然是歸內藏而非歸太倉。
基本上只要是這種抄沒類別的額外財政,都是歸屬皇帝內庫。
趙桓看向燕穎,吩咐道:“關於此次佛門產業的處置,財團派出一批人手,協助官員處理。”
燕穎立即應下,說道:“我會派專人在官員清查寺院產業後,評估各個店鋪價值,然後處置給地方。”
趙桓點了點頭,官員清查名目,財團的人負責競拍,雙方能互相監督,減少對方的上下其手,中飽私囊。
最後為了提升雙方的積極性,趙桓吩咐道:“這次佛門處置的財富,將有半數從內庫交割給太倉,以助國家修路鋪橋,建設水利,投資教育。”
這種情況下,雙方必須通力合作,最大程度挖掘佛門的財富。合則雙贏,分則兩輸。任何一方試圖隱匿財產,都會損害另一方的利益。
楊時立即起身,鄭重地承諾道:“三司官員,必全力以赴,妥善完成此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