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尤其是西寧城附近是一片肥沃的草原,地勢平坦,牧草肥美。

這正是騎兵縱橫之所,因此西寧城的吐蕃聯軍並沒有固守城池,而是主動派兵來襲擾宋軍行軍,意圖劫掠宋軍糧道。

大宋兩支精銳騎兵背嵬軍和靜塞軍都不在劉錡手下,他沒有強力騎兵反制吐蕃,就只能結硬寨,打呆仗。

看起來這個打仗方式死板而又僵硬,但卻是吐蕃最無解的方式。將大宋國力強盛,後勤補給充足,部隊甲具精良、訓練有素的所有優勢都發揮的淋漓盡致。

只用了三天,吐蕃人連敗十一陣。騎兵正面衝擊列陣嚴整的宋軍重步兵,死傷慘重,被陣斬人數就超過一千餘人。傷亡數以千計,全軍士氣低落,戰意萎靡。

而宋軍雖慢必達,三天的時間就開赴到西寧城下,十餘萬大軍將西寧城團團圍困。

到了這一步,吐蕃聯軍初戰失敗的後果就徹底顯現。

圍在保塞寨周圍的吐蕃部落見宋軍十萬大軍聲勢浩大,兵圍西寧,徹底倒向了宋軍。

這些人幫著宋軍在西寧城下挖掘溝塹,圍城三匝,又引湟水澆灌其中,將西寧城圍得水洩不通。

很顯然,這是劉錡許給他們豐厚的利益了。

勝利者能夠在戰後取償。

所以所有人都更願意幫助獲勝的一方。

喬氏與卡加六部就是這次被取償的物件。

十幾萬宋軍在後顧無憂的情況下,猛攻城池,激戰五日,西寧城被宋軍重灌步兵攻克城頭。

宋軍不屠城,城內守軍並沒有死斗的想法,三萬人棄甲投降。

“王師俘獲戰馬兩萬餘匹,收男女七萬餘人。

寧西城、積石軍各地望風而降,歸附大宋者十九萬八千餘口。”

但這些,都是劉錡寫給朝廷的戰報。

事實上,寧西城、積石軍的喬氏和卡加六部都被其他各部洗劫一空,財富和人口、婦女都被各部瓜分。

然後在烽火跟餘燼中,這些部落帶著大量洗劫的財富向大宋請附。

以往他們都是這般名義臣服的,反正遠在東京的大宋公卿們又不知道邊疆詳情。

哪個部落灰飛煙滅了,哪個部落投降了,對他們而言沒有任何區別。他們只在意有幾個部落歸附,多少人口臣服。

但這一次,吐蕃諸部的盤算徹底落空。

隴右都護府從朝廷那裡拿到了邊疆前線的管轄權,從劉錡上奏捷報之後,就意味著朝廷不會再關注這裡的具體局勢。

所有部族的命運與安排都落到了劉錡這個隴右都護手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