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青唐、邈川這種大城,存糧可供一萬士兵十年之食。而且牛、羊、馬的產量極高。”

“我大宋戰馬幾乎由河湟吐蕃一力供應,巔峰時吐蕃一年要向我朝輸送將近四萬匹馬。”

趙桓點頭,這一點趙桓是知道的。

茶馬古道,交易的物件就是這裡的高原吐蕃。

巔峰時一年向大宋輸送四萬匹戰馬,尋常年份每年也向大宋販馬一兩萬匹,這種情況下大宋怎麼可能會缺馬?

這也是趙桓要重整隴右都護府局勢的最重要原因。

掌握了這處養馬地,大宋的戰馬產出將會立即提升數個層次。

從每年寥寥無幾,驟升到每年數以萬計。

只要十年,大宋就能超越開國時擁有的戰馬二十一萬匹。

可是把軍隊推上高原,顯然是個沉重的負擔,僅後勤壓力就不得不慎重考慮。

最好當地富庶而繁華,能夠直接承擔駐軍的後勤。

劉錡是當世名將,自然更加深刻無比的瞭解後勤的重要性,他言辭激動的向趙桓介紹道:“官家當地經濟非常繁華髮達,由於百姓富庶,家資二、三十萬貫的蕃戶並不罕見。”

“青唐城更是一座令當地百姓嚮往的寶城,城內殿宇嵯峨,梵宮林立;金冶佛像,金碧輝煌。青唐寶貨不貲,人們甚至將真珠、翡翠、金玉、犀象都用櫃子裝起來埋在土中。”

趙桓頗感驚訝,問道:“怎麼會如此富庶?家資二、三十萬貫,在東京也是了不得的大戶人家。”

劉錡說道:“這得益於唃廝囉復開中西商路,河湟地區,正是絲綢之路南段的‘古吐谷渾路’必經之地。”

“西夏佔據河西走廊後,大肆破壞絲綢之路,剽劫貢商,扣留旅人,對商人徵收苛稅,妄圖扼斷西域各國與我朝聯絡。”

“唃廝囉乃派兵守護此地,將從西域經河湟入中原的‘古吐谷渾路’重新開闢,並在青唐、邈川、臨谷等城設貿易場所,並派兵護送各國商隊直至我朝邊境。”

“於是絲綢之路南段得以重開。西域各國的貢使、商人不遠萬里,繞道河湟,直趨我朝都城——東京。西方的財貨源源進入中國,我朝文化也不斷輸入西方。在此過程中,青唐成為一座無比璀璨的高原之城,城內胡商簇擁,寶貨山積,據《青唐錄》載,僅城東定居的各國商人就有數百家之。”

“但自金人南侵以來,隴右都護府失其秩序,各部作亂割據,被我朝納入掌控中的這條商路又復斷絕。”

趙桓心下了然,如此富庶的土地,必須重新納入大宋牢固的掌控之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