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揮師十萬斬樓蘭(第1/2頁)
章節報錯
隴右都護府,在大宋不是一次建立。
宋軍在熙河開邊中就曾經打下來這裡的大部分土地,包括經濟繁華的青唐城就是大宋的鄯州,後來更名為西寧州,邈川城就是大宋的湟州。
再與靠近大宋的熙、河、洮、岷、迭、宕六州相連,幅員兩千餘里,時謂之“唃氏之地, 悉為宋郡縣矣”。
但第一次熙河開邊後,當地的吐蕃部落反抗激烈,宋軍不得不退出西寧州、湟州。這一帶重新變成了吐蕃之地,名字換回青唐城、邈川城。
當地大宋甚至可以直接設州縣統治,就知道這裡究竟有多富饒。
第一次隴右都護府設立失敗,徽宗朝大軍又打了進去,重新設立隴右都護府。
只是如今看來, 當地統治仍舊不穩。
趙桓對劉錡問道:“朕欲給卿一支大軍重新復河湟之地,卿以為需要多少人?又要耗時多久才能穩定?朝廷不可能把大量財政扔進這個無底洞。”
劉錡立即回道:“官家, 我朝之所以在隴右立足不穩,其一根本原因是我朝在當地武力不足,征戰不便,而非統治不穩。”
“哦?這觀點倒是稀奇。”趙桓問道:“說說卿的看法?”
劉錡說道:“隴右都護府,在我朝與前朝差距極大。在前唐,這是軍事機構,負責統御一方戰事。但到我朝,在當地已經統治十分穩定,極少發生大規模交戰。所以隴右都護往往是西寧州知州的兼職。”
“西寧州,湟州、熙州、河州等地,其官署與內地全無差距,就是我朝朝廷直接管轄的州縣。”
西寧州知州的兼職啊。趙桓略微沉吟,那倒的確是跟大宋以往的官員任命習慣相似。
西寧這個地方,也的確是後世有名的省會, 就在青海湖旁邊。
省會城市, 那地位自然不用多說,就是這裡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
劉錡說道:“從我朝收熙州、河州、洮州、岷州等地後,開市買馬,互市貿易,熙河人情甚喜。各族踴躍驅牛馬而來。僅通遠一地,自置市易司以來,收本息錢五十七萬餘貫。”
一地收錢五十七萬貫,這收入在邊疆地區的確算是了不得的收入了。
趙桓問道:“既然各族百姓悅之,統治當地難點何在?”
劉錡說道:“其難點在於,我朝以文治武,邊軍又不得擅動。所以當地一旦發生叛亂,或外族入侵,地方處置十分遲緩。”
“當地部落十分複雜,有回鶻部落,吐蕃部落,有歸義軍政權,還有西夏侵蝕。這就註定當地衝突極多,不可能長治久安。所以朝廷不得不任命當地望族進行調節,趙懷恩便是因此而被任命為官員。朝廷期望用其素望, 調節衝突,安撫部落。以免直接叛亂, 局勢糜爛。”
“還有歸義軍後代?”趙桓非常驚訝。
歸義軍的威名,趙桓自然是聽過的。這是大唐安西軍人建立的政權。在安史之亂後,西域被吐蕃隔絕於中原,他們血戰百年一路殺回東方,迴歸故里。
巔峰時這些西域軍人,曾經收復瓜﹑沙﹑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十一州,並獻給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