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五國會談(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是中下層官員,第一次直接正面感受大宋亙古未有地富庶與強大。
四億貫財政,別說拿出八成投入軍事,就算拿出五成,甚至三成,那也是令其餘五國絕望的壓倒性優勢。
有這強大的國力作支撐,大宋將強勢插手西北方向的戰事,按大宋的利益調停各國疆土和勢力。
梅執禮談完內部總覽情況,說道:“接下來,重中之重由工部尚書公示工部政務。工部政務顯著關係到我朝對西北的干涉能力。”
如今大宋的工部尚書,自然是治水有功的蘇遲。
蘇遲持笏板出列,鄭重的說道:“自國難以來,工部政務重點只有兩方面,其一是修繕黃河河防,其二是修建道路。”
“黃河河防當前仍處於第一階段,修堤防患。全力以赴避免黃河在今歲夏秋決堤。同時工部官僚與工匠亦已經勘測出一條最合適的水路,預計明年能出具最完善的黃河水路圖。”
“黃河穩定,河北一帶用兵便無後顧之憂。”
“而另一政務的重點,便涉及到西北。自靖康二年以來,工部在秦鳳路、永興軍規劃有一橫三縱共四條馳道。”
“其中一橫是自京兆府修往熙州、蘭州、西寧州的馳道。三縱分別自京兆府通往渭州、慶州、延安府。四條馳道全長共計三千八百餘里。”
三千八百餘里,與秦朝的萬里馳道相比是短了一些。
可這只是大宋在西北兩路修建的馳道,而且只是國家普通基建。
這才是最令趙桓滿意的。這說明大宋如今穩定且正常。
只要國家穩定,政府有作為,國家的基礎設施就會全方位的擴充套件。
比如天朝,剛建國時公路里程與建國七十年後,那完全是天地之差。尤其在西北,年年都在鋪設新的道路。許多此前交通不便的地區被開闢了各種具有戰略意義的通道,許多地區被連通,大量戈壁、荒漠上架起了交通設施。
大宋與天朝的差距自然是雲壤之別,但生產力進步以及鐵器、鋼鐵的大規模生產,建設能力甩開大秦幾條街還是能做到的。
所以大宋在西北的交通網路,同樣在迅速擴充套件,數千裡馳道被修復、加固、拓展,使西北的交通更加便利,商業興旺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極大方便了大宋軍隊的排程。
國家軍事物資囤積於漫長邊境或許極為困難,但囤積在京兆府,也就是長安,是沒有任何難度的。
蘇遲退下後,張叔夜走出列,向眾人鄭重宣佈道:“樞密院已按官家旨意,從永興軍、秦鳳路、京西南路三地抽調了十一萬五千軍隊屯兵於京兆府。練兵演武的同時,正式向西夏、西遼、金國與蒙古發出召集,令四國派遣使節至京兆府談判,平息西北戰局,保證我朝絲綢之路暢通。”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