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新階層的勃勃野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很多人才, 有實學, 卻不一定擅長官場逢迎。不像其他同僚一樣,可以在地方體系內一路升遷,從胥吏逐漸升為官員。
但朝廷等於給了他們一個用實力說話的機會,參加中央選拔,一旦透過,將直接升官,說不定搖身一變就成了自己上司的新領導。
而且中央選試,沒有太苛刻的條件,只要要求在地方為官五年,沒有貪腐。這也有利於促進地方胥吏奉行廉潔。
天下二十四路的春闈,將由以往的儒生,變成如今的地方胥吏。
但要知道胥吏也都是由學生們擔任的。
等於學生同時掌握了官員和胥吏兩個晉升途徑。
但也沒有對儒家趕盡殺絕,依舊給儒家留了一個晉升機會。而且是非常適合儒家的途徑。
他們一群儒生不是不問世事,皓首窮經嗎?
那正好,就安心做學問吧。把學問研究的透徹了,拿到了博士學位,直接去參與中樞選試。其實跟以前參與科舉也差距不大。
反正都是讀一輩子書,最後一拼。考上了,就是昔日落魄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考不上就繼續當自己的酸秀才。
他們以前該是怎麼過,現在還是怎麼過。
只是大部分的官職和權柄被學子們拿走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隨著學子階層的壯大,士大夫階層必須做出一部分退讓與妥協。重新分配權力格局。
否則,雙方就要像如今一樣激烈鬥爭下去。
一旦拼個魚死網破,學子們可能就不會像今日這樣溫情脈脈,還給他們留有一份餘地了。
席捲大宋的這場內部紛爭,隨著廷議上趙桓支援陳東的方案,以及士大夫們的妥協,總算是梳理了下去。
大宋重鑄了內部的權力結構,理順了整個國家的階層流通渠道。
朝氣蓬勃,又意氣飛揚的學子們確立了他們新的國家統治階層的地位。
在學子們衣袂飄飄,劍鋒凌厲的身影中,所有人都看到了這個新統治階層的驕傲與風發。
他們當然有理由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整個大宋,都將在他們手中重新迸發無限活力,展現奮進與熱血的新面貌。
這個時間不會太遠,只待他們中流擊水,晉升到國家高層的那一天,他們就將徹底執掌大宋這艘鉅艦的船舵。
權力的重新劃分,自然帶來了利益和財富的全新分配。
但這一次,學子們沒有盯在內耗上。
作為一個新銳階層,他們遠比士大夫們更具朝氣與活力。
所以在選擇蛋糕方面,相較於士大夫盤剝內部,他們將眼光放在了外部。
天下無數人愕然發現,隨著這次文人間的輿論風波平息,似乎全天下的目光都一夕之間關注向了西北。
金國、遼國與蒙古的戰事,成為城市、鄉間每個地方都在暢談的話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