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官府已經有了邸報,但那就跟大宋官媒一樣,報道的都是政府訊息,國家時政,是財政投入板塊。

並不耽誤民間再出現一系列的出版社與報社。

趙桓辦這個出版社與大眾青年報,顯然就屬於私營的盈利單位。

而耽誤報紙在當下流行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自然就是售價了。

之前邸報都是靠商人手抄的。凡是手工產品, 就註定了其數量有限,價格偏高。

而要解決這一切,方法也很簡單。

那就是工業化、機器生產,把價格打下來。

趙桓向朱璉介紹道:“此前邸報價格偏高,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紙張價格昂貴,其二是內容複製麻煩。”

“但這兩方面, 朕都已經想好解決之策了。解決紙張昂貴, 主要靠造紙廠。只要大量造紙廠同時開動,紙張價格必定能被壓下來。”

“而大量紙張鋪墊,則可以開動印刷機印刷,將報紙內容由手工生產,變為機械生產。”

總之一切靠提升生產力與鼓勵工商來解決。

隨後趙桓說道:“報紙發行之後,反過來又會促進東京經濟發展。在報紙受眾廣泛之後,必然會有大量商家在報紙上刊登廣告,甚至這部分收入足以佔據報紙收入的七成。”

朱璉溫柔的笑著,說道:“予平時也看邸報,從論《牛李黨爭》開始的第一份邸報至今,予一份未落。官家辦報紙是不缺讀者的,就在於能否辦的比邸報更加有趣。不得不說,邸報確實是有些空洞而枯燥。”

“那大宋就從《牛李黨爭論》開始發行報紙,從《一世帝師範文正公》開始報紙私營之路。”趙桓笑著說道:“不過報紙講個時效性,新鮮性。論有趣還是要歸出版社的另一功能。”

“朕打算發行大量期刊、讀物。”

朱璉好奇的問道:“官家去哪裡找那麼多吸引人的未出版書籍?”

趙桓笑著說道:“這對其他人而言或許是一項難處。但唯獨對皇室再簡單不過。”

“皇家藏書閣裡有大量絕版書籍以及先賢的珍貴手書,這些都是民間見所未見的珍寶。朕只要讓人去篩選能夠流行的內容,印刷出來即可。”

“這些本就是皇室資源, 與其埋沒在紙堆中發黴,還不如朕利用起來, 作為生產資源,為皇室盈利。”

朱璉驚訝了瞬間,還能這樣?

官家可真……是能極致利用手中的每一份資源啊。

趙桓笑著說道:“皇家藏書挖完了,朕還能翻譯大食書籍不是?也算是為國家學術做一點貢獻。尤其西方的阿拉伯數字,朕覺得就非常適合引進。”

朱璉被自己夫君的腦洞徹底震驚了,掩著嘴巴驚歎道:“這報紙予還不知曉能否有趣。但官家這出版期刊,絕對能名動帝都,甚至名傳整個天下。”

趙桓笑著說道:“出版社選當世技藝最高超的工匠指導印刷,不但內容精彩,質地、包裝也是最頂級,讓所有人想起皇家出版社的第一印象就是精品。勢必會吸引大量文人墨客主動請出版社出版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