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學者的墨水比殉教者的血更為神聖(第2/2頁)
章節報錯
右側的大理石校牆上則雕刻著瘦金體的紅漆大字, 是經典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風格端的是肅穆而崇高,所有人僅僅是看到這壯麗的大門,就油然生成一種敬慕之情,相信裡面的學者、博士將揹負大宋最崇高的使命。
事實上,數十名長袍整齊,鬚髮飄飄的學者站在太學門前,也的確非常令人尊敬。
尊敬學者,永遠是一個民族文明昌盛的基本素質。
而恰好,諸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慕真正學問淵博的人群,甚至學者們具有一個專門的階層名稱,名叫士人。
洶湧的人群彷彿是浪潮遇到了堤岸,全部停在了太學大門前。
待人群止住腳步,陳東說道:“我是太學司業陳東,今日是我太學開學盛典,歡迎各位東京父老子弟前來觀覽。諸位若有什麼疑問、意見,亦可以向我直言。”
人群中有一名老者走上前,問道:“陳司業,今日是太學開學的好日子,我等也為我大宋有如此學府而深感自豪。只是今日聽人說,在西方黑衣大食,已自詡文明中心,學術聖地。我等譁然,一群邊鄙蠻夷,何德何能敢稱中心之國?我等就是想問問,陳司業是否知道這黑衣大食情況?我朝太學比之黑衣大食,又孰強孰弱?”
趙桓抱臂看向陳東,期待著他的回覆。
這個問題,無疑十分考驗陳東的能力。
如果太學連周圍的情況都不清楚,連其他文明學術的水平都不知曉,那大宋自然而然地就處於了落伍的狀態。因為對方可以吸收大宋的文明,而大宋卻無法從對方汲取養分。
說句不客氣的話,那是比之閉關鎖國的大清還有所不如。
即便大清,那也只是壞,而不是蠢。大清的皇室,對西方科技,西方情形,以及火器進步,都有詳細的瞭解。只是他們為了維護統治,施行愚民政策而已,不讓這一切先進文明流入民間。
在萬眾矚目下,陳東平靜的點頭,說道:“關於黑衣大食的情況,太學的確知曉。”
瞬間,人群中傳來一陣歡呼聲。
大宋既然知曉對方的情況,卻沒有引發無數士大夫的恐慌與驚歎,說明對方絕對沒有自誇的那般文明與先進。
否則士大夫們一定會更加受不了,自詡為天朝上國的大宋,居然文明不如蠻夷。
“那陳司業能否為我等講講這黑衣大食的詳情?對方為何敢自稱為文明中心,學術高地?”
陳東看向四方,自信的說道:“諸位父老鄉親,作為聖朝子民,我等要相信我朝之強大與文明,中原自古為禮儀之邦,乃是天下共主。俗諺道盛名之下無虛士,我朝之文明先進,毋庸置疑。即便西方學者到我朝,也要驚歎我朝科技之進步,學術之發達。”
人群之中有人問道:“那若按同理,黑衣大食豈不是也是盛名之下,是實質上的文明中心?”
陳東淡笑著說道:“我朝為文明之邦,黑衣大食為文明中心,其實說法非常精準。”
“東京城內不僅有猶太人、粟特人、塞爾柱人,甚至也有波斯人、阿拉伯人。所以關於黑衣大食的學術情況,太學作為國家最高學府其實有很深的瞭解。”
“在為諸君介紹黑衣大食所自誇的文明中心之前,我先要為諸君介紹一句大食人的名言——學者的墨水比殉教者的血更為神聖。”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