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餘睹只是第一個,但不會是唯一一個。

如今大宋強勢,金國相對勢弱,有風雨飄搖之相,所以叛金投宋必然是這些降將的第一選擇。

金朝皇帝防範契丹人絕不是無的放矢,空穴來風。

契丹將領的不忠誠是所有人都能看出來的,而且是必然會發生的。

防範還能勉強維持局面,不防範只能帶來更大的災難。

薊州這個地方,趙桓不用看地圖也知道在哪,也就是後世鼎鼎有名的帝都城。

自古幽、薊不分家,拿下了幽州、薊州,大宋在燕雲的防線就基本穩固了,如果趙桓願意也可以沿著這一帶修築一條類似明代的萬里長城。

只是在談判之時忽然出現這種突發事情,立即使談判變得更加艱難了。

無論大宋接受還是不接受耶律餘睹的叛逃,都會引起海內物議。

如果拒絕接收金國叛將,放棄到手的幽州,勢必揹負軟弱、怯懦的罵名。

當然如果接受了,名聲也好不到哪去,必然被罵陰險卑劣,背誓而啟邊釁,導致兵事連年。

這種事本身就是個死結,如果常規處置,肯定左右為難。

但趙桓卻覺得這是一個契機,是徹底結束兩國談判的一個砝碼。

所以趙桓問道:“金國關於和談條件協商的如何了?”

“稟官家,金國已放棄令我朝俯首稱臣之類異想天開的想法。但僅為議和,就割讓涿州、幽州等燕雲六州,金國內部阻力極大。最近金國一直在跟鴻臚寺協商大宋賜歲幣百萬貫。”

百萬貫歲幣,相較於大宋三億多貫的財政,的確只是九牛一毛。

但趙桓已經礪山帶河盟誓,大宋絕不再賠款,哪怕打到全國崩潰也不會在談判桌上給對手一分錢。

所以趙桓說道:“金國還是沒明白,他們這是在戰敗求和。朕沒找他們要賠款已經是寬宏大量,他們竟然還要異想天開。那就把態度挑明瞭,為這場漫長的談判宣告終結!”

“讓鴻臚寺把耶律餘睹內附的訊息通知給金國使團。金國要麼接受割地求和,要麼兩國立即交兵!”

“讓耶律餘睹成為這場談判的終止符。是戰是和,就讓女真立即做個抉擇。”

吳革眼神一亮,讚道:“若如此,消極被動的便轉為了金國。將使金國談判形勢急轉直下,不論割地還是交兵,其內部兩派都將承受額外沉重的壓力。”

沒錯,尤其金國內外形勢已經如此嚴峻,就算是強硬派又是否敢於承擔主動挑起與大宋連綿戰事的罪名?

這倉促出現的耶律餘睹將成為這場談判最急迫的終止符。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