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別爭,我去!我是軍官,有身先士卒之職。”

看著一群奮不顧身,熱血爭先的年輕士卒,蘇遲感動的熱淚盈眶,大宋有如此多忠貞熱忱的年輕將士,何愁國難不濟,何憂國家不強?

很快軍官便選出了十名士卒,脫下戎裝,綁著麻繩,列隊站在岸邊,一聲令下,所有人義無反顧地扶著柵欄躍入水下。

十一名將士一瞬間消失在滾滾洪流之中,連個氣泡都沒留下,所有人都為之淚目。

忽然,一根麻繩彷彿失去了所有重量,輕飄飄地隨著水流飄下。

“不!”

“不!”

“快拉繩索!救人救人!”

這輕飄飄地繩索,瞬間成為眾人不可承受之重,無數握著麻繩另一端的將士拼命的往回拽麻繩。

將士們拼盡了全身力氣,不顧地面泥濘,大雨磅礴,只想爭取一個可能的結果。

可是拉回來的只有半截散著粗線頭的麻繩,斷裂在另一端的將士徹底不見了身影。

所有人都清楚的知曉這意味著什麼。

沉重的氛圍中,潛下水計程車卒陸陸續續露出頭,被岸上的將士迫不及待地拉了回來。

下水十一人,回來十人。

為首的軍官語氣低沉,但十分乾練,說道:“蘇侍郎,柵欄已經固定在了淤泥裡,但水下有大量泥沙碎石,能割斷士兵身後的繩索,也有可能隔斷柵欄上的麻繩。”

蘇遲來不及悲傷,立即說道:“不能辜負將士犧牲換來的寶貴時間,立即向下投放沙袋、石木。”

士兵們情緒亢奮,皆全力以赴,完全不懼苦累。

一名士兵往往扛起兩三袋沙袋,大步如飛,將沙袋迅速投往水中。

在上千將士的奮力拼搏下,堤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形成。

黃河決堤的缺口也在迅速縮小。

在堤壩上的填補程序初步走入正軌之後,蘇遲架舟離開了堤壩,找到了正在指揮民夫自兩岸向中間填補決口的岳飛。

大宋一次性就拉過來四萬軍隊,十幾萬民夫,數以十萬計的軍民,敢叫日月換新天,甚至有更易黃河河道的能力,用作修補決堤,數十萬人如螞蟻一般忙碌在岸堤上,修復程序極快。

但蘇遲沒有任何輕鬆的心情,面色凝重的對岳飛說道:“使相,我等在這裡修復決口,只是裱糊之策。但絕不能淪為風雨裱糊匠的角色。只要這大雨不停歇,我等即便順利堵住了這裡,其他地方依舊有決堤的風險。”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