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七章 修一座新‘蕭關’!(第一更)(第2/3頁)
章節報錯
“朝中有人建議送匈奴精美的衣服和食物,用以維持邦鄰,試圖用這種方式降低匈奴的侵略性,但這種方式並不可取。”
“大秦起於邊陲,跟遊牧打過太多交代了,對他們的習性更是瞭如指掌,這些大臣的建議,用在趙魏韓等國身上沒有任何問題,但用在匈奴身上不行。”
“大秦奉行的是耕戰,匈奴等遊牧奉行的是牧戰!”
“兩者本就不是一個體系,想讓匈奴跟大秦合作,根本就是與虎謀皮,得不償失,匈奴也不會同意,這些遊牧長期持續的對華夏進行騷擾、襲擾、突擊,其實是非常正常的。”
“或許你會有些想不通。”
“但這就是事實!”
“你沒有主政過,對很多事看不清,草原上資源匱乏,看似地廣人稀,其實養不活太多人,為了生存,他們只能南下掠奪資源,而把軍事優勢最大化,其實是遊牧的必然選擇!”
“大週六百年,在這六百年間,燕、趙、還有我大秦,一直都在跟這些遊牧打交道,而在商君變法之前,大秦其實對西邊的夷、狄優勢並不大。”
“趙燕亦然。”
“世人只知,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卻是不知,為何趙國會有這一種變動,因為在一定程度上,耕戰的國度對上牧戰的遊牧其實並不佔什麼優勢。”
“甚至是劣勢!”
“原因也很簡單,遊牧打了就跑,是戰是和,都由遊牧決定,所以耕戰的國家防禦遊牧的成本很高,而打出去的成本更高,因為草原地盤大,縱深大,人口少,並不容易追上。”
“遊牧是不怕跟你打消耗戰和持久戰的。”
“他耗得起!”
“朝中很多朝臣想法很天真,以為跟匈奴打好交代,進行商貿便能讓兩家和平相處,但他們根本就不懂,匈奴蠻夷也,他們就算缺東西,也不會情願進行交易的。”
“他們只會搶!”
“秦非子先祖立秦,當時一窮二白,沒地、沒人、沒銅、沒鹽,而想要生存,便只能去搶,跟西邊的夷、狄搶,跟東邊的晉國搶,跟周王室搶。”
“因為搶最划算!”
“若是真去跟其他國家進行交易,你會發現,對方東西的價格只會越來越貴,而你手中的皮毛資源會越來越廉價,對方也會越來越得寸進尺,而唯一的破局之法,也是唯一的解決之策。”
“就是搶!!!”
“大秦被山東各國稱為虎狼之秦,稱為蠻夷,並不是沒來由的,正因為我大秦是這麼成長起來的,所以大秦深知匈奴的底細,想跟這樣的鄰居共處,大秦歷代先王只給出了一個辦法。”
“殺!!!”
“只有殺的匈奴膽寒,殺的匈奴心悸,殺的匈奴不敢再生出覬覦之心,北疆才會迎來真正的安定。”
“對付遊牧。”
“矛戈永遠比道理有用!”
“這次大軍北上,勢在犁庭掃穴!”
“這是第一次。”
“但絕不會是最後一次。”
“大秦的最終目的,便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將匈奴徹底覆滅在草原,讓周邊再無能威脅大秦的存在。”
“亦如秦國滅夷、狄一樣!”
“胡患?”
“大秦只會選擇用矛戈應對!”
望著說話越來越強勢,越來越霸道的秦長吏,秦落衡心神搖曳,他本以為朝廷征伐匈奴,僅僅是因為匈奴南下擾邊,沒曾想,朝廷竟想的這麼深,看的這麼遠。
秦起於邊陲,就是靠征討夷、狄起家的,所以秦很瞭解匈奴的習性,狼是喂不飽的,想讓狼乖乖聽話,只能用武力,打的狼不敢對你齜牙咧嘴,只有武力威懾後,才能把狼馴化成聽話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