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斯之才何如?(四千字)(第2/4頁)
章節報錯
“這傳出去,豈非讓人笑話?”
“臣認為長公子當繼續在楚地試行田地新政,以期為大秦謀取一天新的田地之策,如此才不負陛下的信任以及天下秦民之期待盼望。”
“至於姚廷尉所言,讓秦尚書令處置儒家跟方士,則完全是無稽之談。”
“固然秦尚書令遇襲跟他們有脫不開的干係。”
“但處理儒家跟方士,按律當歸屬廷尉府,何以要讓一尚書令來處置?這若是傳出去,才是真正的讓人貽笑,大秦一直以來都講律行事,何以要對秦尚書令區別對待?”
“再則。”
“你既知曉秦尚書令跟方士和儒生都曾在博士學宮任職,又發生了事關自己性命的襲殺之事,此時再讓秦尚書令處置儒家跟方士,很難不讓人認為秦尚書令是在公報私仇,這豈非是要陷秦尚書令於是非爭議?”
“臣對此不敢苟同!”
“請陛下明鑑。”
楊端和完全不鬆口。
他也不可能選擇坐視不管。
姚賈打的什麼心思,他心知肚明。
眼下的扶蘇深陷楚地,對土地兼併的遏制沒有絲毫進展,也越來越為陛下所冷遇,但北疆不同,北疆戰事將歇,這對大秦而言,可謂是一件舉國歡慶之大事,此時扶蘇若被任命為監軍,其實就是去摘果子的。
扶蘇也定然會收穫北地大量民心。
進而扭轉當下不利局勢。
而且此事一經傳出,定會為扶蘇謀取到大量名望。
然世人不知其中真偽,聽聞其中一二,便會信以為真,也會誤以為平定北疆胡患跟扶蘇有很深關係,一裡一外,扶蘇在民間的聲望只怕會水漲船高。
而這便是姚賈的企圖。
同時。
姚賈力薦秦落衡處置方士跟儒家更是包藏禍心。
本身秦落衡就牽扯其中,讓秦落衡處置此案很容易招人口舌,再則,儒家跟方士在民間一直都頗有聲望,朝廷更是早已定下對儒家坑殺的決定,這事一旦由秦落衡來處置,定會給秦落衡招來不小的非議。
甚至民間聲望也會遭到不小詆譭。
儒家雖然已經被抓了四百餘人,但孔鮒等儒生還在潛逃,儒家一直善於聒噪生事,到時在儒家跟六國餘孽推波助瀾之下,秦落衡在民間的名聲豈能落得了好?
姚賈這廝,禍心甚重!
不過,楊端和也清楚,姚賈是意欲何為。
他們爭執的是儲君人選。
關中氏族定然是站在秦落衡這邊。
姚賈等原六國出身的官吏,先天性的看好扶蘇,而且私下一直都有聯絡,自然不可能在此時轉投秦落衡,他們在知曉秦落衡真實身份之後,已有了不小的危機感,所以便自作主張的開始擠兌秦落衡,同時拔高扶蘇,進而提前爭搶一些優勢。
兩人也是爭鋒相對。
至於其他大臣,此時竟皆靜默。
根本不欲參與其中。
但他們心中同樣明白,隨著秦落衡身份的浮出水面,關中氏族跟楚系官員以及原六國出身官員的相爭只怕會愈演愈烈,口誅筆伐更是會成為尋常。
鄭國在心中長嘆一聲。
他其實一直看好秦落衡,也認為秦落衡是個有才能有見地的人,但突然傳出秦落衡是大秦公子的訊息,依舊讓他有些愕然。
甚至是有些茫然無措。
若是沒有曝出秦落衡為大秦公子,一切其實並不會有太多變數,因為始皇的諸公子中,目下最合適的人選便是長公子,因而他跟其他官員一樣,早早便選擇了長公子,但現在因秦落衡之事,讓一切都不一樣了。
秦落衡的強勢早已世人皆知。
而且六國餘孽這次有意針對秦落衡,便已暗中透露出一個資訊,相對於長公子扶蘇,他們更忌憚秦落衡,這如何不讓先前投靠親近長公子的官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