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求訂閱)(第1/4頁)
章節報錯
嬴政道:“天下的治理從來都不是易事,何況還是一統海內的大秦?當初天下一統,朕便召叢集臣,商議過天下治理之事,當初朕也想過將天下沉痾一舉革新,但最終,在很多方面都放棄了。”
“甚至......”
“選擇了更為保守的道路。”
“你設想的廣開民智,其實當初也在考慮範圍。”
“只是最終朕及滿朝大臣都選擇了‘馭民’,或許你會認為朝臣是有私心,亦或者朝堂不明事理,但朕可以明確告訴你。”
“非也!”
“並非是朝堂目光短淺,也非是朝臣有私心,而是這事對大秦有弊而無一利,我曾讓御史弋給朕講過,你在士人盛會上的表現,你所講的的確讓人眼前一亮。”
“但終究只是流於言表!”
“眼下你的確有一些想法,也有些作為,想實現你在盛會上的所講,但你對天下治理之道一無所知,甚至完全是在憑空臆想。”
“廣開民智?”嬴政搖搖頭,冷聲道:“你曾在學室上過學,應聽學室的令史講過大秦禁《詩》、《書》的原因。”
“農戰之民千人,而有《詩》、《書》辯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於農戰矣。”
“這是《商君書》的內容,即一千個只知道打仗種地的民眾中,只要有一人精通詩書,就能導致這一千個人都不好好種地打仗了,就因為這句話,秦國乃至大秦一直遭至天下士人口誅筆伐。”
“這句話錯了嗎?”
“沒錯!”
“只是世上很多人理解為大秦不接受《詩》《書》,其實這個理解在朕看來是有誤的,朝廷禁止的是那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自以為高人一等,又不事生產,耽於逸樂的人。”
“不過這些人大多讀《詩》《書》罷了!”
“天下這類人的數量並不少。”
“若是廣開民智,這類人的數量還會極速增加,而今天下士人的地位並不低,等到那時,民眾下意識的會以為讀書識字後,便能輕易的出人頭地,但天下哪有那麼多出人頭地的機會?”
“若是人人效仿,天下豈非亂了套?”
“大爭之世,之所以動盪數百年,就是因士人不諳沉寂,想要一施拳腳,實現抱負,但那時計程車人數量有多少?等到天下廣開民智之後,士人數量又有多少?”
“十萬?百萬?數百萬?”
“由奢入儉難。”
“他們習慣了捧讀書籍,又豈會再甘於繼續去耕種田地、去拿起兵戈上戰場?等到那時,這些士人就會成為天下最大的動盪之源。”
“再則。”
“大秦眼下的確缺少官吏。”
“但大秦缺少最多的是底層官吏。”
“天下士人大多是眼高人低之輩,他們想要的是朝堂高位,並不是去底層忙忙碌碌,儒家等百家之所以力薦諸侯制,這便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天下分封,各封國都需大量官員,他們則能借此登臨高位。”
“就算如此。”
“大秦又能任用多少士人呢?”
“廣開民智之後,絕大多數士人都會無所事事的遊蕩街頭,要麼成為所謂的遊俠,要麼便是成為遊手好閒的浪蕩子,而這些人從來都不安分,也一直為大秦嚴厲打擊。”
“現在僅僅是六國貴族和諸子百家已讓大秦頭疼不已,若是讓地方民眾也捲入其中,你認為大秦還能安穩嗎?大秦又如何安穩?”
“這些後果你根本沒有想過。”
“你以為廣開民智之後,大秦就會跟過往朝代截然不同,甚至會走上一條康莊之路,但這只是你的臆想,根本就不現實,正如你知道的,大秦眼下衣食不足,若再讓大量民眾不事生產,天下不知會多餓死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