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求訂閱)(第1/3頁)
章節報錯
嬴政看著胡亥,輕嘆一聲道:“趙高你退下去,胡亥你也跟著退下去吧。”
聞言。
趙高不敢抗旨,點頭稱諾,而後緩緩退了出去,不過在臨走時,卻是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胡亥。
原本想離開的胡亥,當即會意,立馬停下腳步,跪地痛哭道:“父皇,請讓兒臣留在殿內,父皇不願離開父皇,眼下父皇身染重疾,正需兒臣服侍,兒臣身為人子,豈能在這時離開?”
“兒臣不走!!!”
隨後。
胡亥看向了夏無且等醫生,不滿道:“你們身為醫生,一直在外面說能救死扶傷、能妙手回春,為什麼一個瘧疾就治不了?我胡亥卻是不信,普天下,就沒人能治瘧疾?!”
“你們無能,那便請能做的人。”
“父皇,兒臣請父皇擬詔,召請天下名醫入咸陽為父皇治病,請父皇千萬不要拒絕,父皇乃大秦的天,父皇你千萬不能有事。”
嬴政疲倦的抬起了眼皮。
他沒有開口。
眼中露出一抹悵然。
他此時神志十分的清醒,正是因生命垂危,他對自己過往的所作所為才有了一個徹底的認識,也才真正體察到生命之短促,也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多年為立儲君將會為大秦造成多大的危害。
這些年他深陷大秦革新不能自拔,卻是讓自己越發的陷入到了混亂偏狹,而今有了垂危之象,他才警覺到帝國最高權力繼承的空白是多大的危局。
以往他的心氣太高,太苛求完美無缺了。
帝國創制,他求新求變求完美。
而在立儲善後之事上,他同樣追求的是求新求變求完美,自商伊始,天下諸侯,大多是立嫡立長,但在嬴政看來,嫡長不當成為儲君的擇選標準。
他也不願接受這一老傳統。
因而一直有意錘鍊新的儲君確立法度。
但一直沒找到好的辦法。
他曾對扶蘇寄以厚望,扶蘇的確是目下最具人望的儲君人選,但扶蘇跟他政見不同,而且一直不諳帝國法治精髓,因而也讓嬴政一直對扶蘇心有不滿。
而今他身染重疾,本能的,嬴政預感自己的生命快要終結。
此刻的清醒,或許是上天對他最後的一絲眷顧,教他妥善的安排身後事,兩道身影不斷在嬴政腦海浮現,最後只存餘了一道身影,他自感時日無多,也不知若是昏死過去後,還能不能恢復清醒。
因而他今日必須留下一份詔書。
只是這道詔書當如何寫,卻是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咸陽朝局縱然穩定,但沒有了他這個始皇帝,很難說沒有突兀事變,現在胡亥已生出了異心,保不齊其他公子也會生出想法,扶蘇遠在數百里之外,短時難以回朝。
咸陽經不起任何折騰了。
任何一個舉措,都得防備其中的萬一之變。
至於秦落衡。
他並沒有做太多考慮。
秦落衡相對而言的確更適合,但眼下卻是最不適合的,因為秦落衡的身份並沒有對外公佈,若是突然宣佈讓秦落衡為儲君,不僅會引起朝堂非議,也會引起其他公子內訌,到時必然朝堂大亂。
大秦經不起這等損耗。
所以他幾乎沒有考慮過立秦落衡,想到這,嬴政眼中也露出一抹悵然,他自認評判洞察過人,但卻一直覺得秦落衡性子不夠沉穩,需要再三錘鍊,因而一直壓著秦落衡。
但他若早點公佈出來,何至於如此為難?
以至於現在只能徹底放棄?
而眼下最大的變數便是詔書,他須得防備其中的萬一之變,現在扶蘇遠在數百里之外,若是公然頒行立扶蘇為儲君的立儲詔書,最大的變數便是扶蘇還沒趕到咸陽之前,宮中已然事變。
這種事並非沒有可能。